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应注意什么

23岁

       2009-09-12 20:32      浏览9021次
    病情描述:
    易怒,易哭,不休息. 2009年8月29日,病人抵抗力差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对症治疗 1.隆温 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 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惊厥或抽搐 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多数抽搐者,降温后即可止惊.(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脑水肿或脑疝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0%甘露醇1~1.5g/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滴.必要时作气管切开.(4)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新针治疗.给予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5)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6)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盐水滴注. 镇静剂应用原则(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2)肌肉松弛后即停;(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常用药物如下 (1)安定 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次,肌注,必要时静脉缓注,但不超过10mg. (2)水合氯醛 成人1.5~2g/次,小儿50mg/kg/次(每次不大于1g),鼻饲或保留灌肠. (3)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次,稀释后静脉缓注(1ml/分),至惊厥缓解即停注.用时注意观察呼吸,如减慢则立即停止注射. (4)苯妥英钠成人0.1g,每6~8小时肌注一次.有积蓄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 (5)苯巴比妥钠,副醛,冬非合剂等可酌情选用. 3.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 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 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 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 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应用血管扩张剂 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03mg/kg/次,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0.5~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 (6)应用脱水剂 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其具体方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指导意见 4.皮质激素 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5.能量合剂 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可酌情应用. 6.应用免疫增强剂 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脑疫苗,胸腺素等治疗者,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干扰素亦可试用. 7.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 (1)药物治疗 ①28.75%谷氨酸钠注射液,谷氨酸片,烟酸等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②兴奋不安者可用安定,利眠宁或氯丙嗪.③有震颤或肌张力高者,可用安坦,东莨菪碱或左旋多巴,亦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④肌张力低者,可用新斯的明. (2)新针疗法 ①神志不清,抽搐,燥动不安者取穴大椎,安眠,人中,合谷,足三里.②上肢瘫痪者取穴安眠,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劳宫;下肢瘫痪者取穴大椎,环跳,阳陵泉透阴陵泉.③失语取穴大椎,哑门,增音.④震颤取穴大椎,手三里,间使,合谷,阳陵泉. (3)超声波疗法 应用超声波机每天治疗15~20分钟,双侧交替,疗程2周,休息3天,可反复数疗程,据报道亦有一定疗效. (4)功能锻炼.

    李文华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878
    2009-09-12 18:41
向TA提问

有用(1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iphalitits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在我国1940年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证实本病存在. 指导意见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一)灭蚊 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二)人群免疫 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即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和中国的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我国正在试用中,该疫苗系选用60年代SA14株经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紫外线照射等措施后获得的三个减毒活疫苗株,远较国外的减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朱祖安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6686
    2009-09-12 20:38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三个月内.起病前1~3周内,在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大多近期内无乙脑疫苗接种史.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且在2~3天内逐渐加重;早期常无明显体征,2~3天后常见脑膜刺激征,幼儿出现前囱膨隆;查体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等.重症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等表现;小儿常见凝视与惊厥. 指导意见 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滞阶段”,以后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个别重症病人表现为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等.但经积极治疗,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

    徐晤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496
    2009-09-12 20:51
向TA提问

有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