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益母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功 效】: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主 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痰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性味归经】:辛苦,凉。①《本草拾遗》: "寒。"②《本草蒙签》: "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 "味辛微营,无毒。"④《本草正》: "昧微苦、微宰、微寒,性滑。"
人心包、肝经。①《本草汇言》: "手、足顾阴经。"②《药品化义》: "入肝、脾、包络三经。"③《本草再新》: "人心、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阴虚血少者忌服。①《经效产宝》:"忌铁器。"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处方名】:益母草、坤草、制益母草、酒益母草
处方中写益母草、坤草均指生益母草。为原药材晒干切段入药者。
制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拌入酒、醋、盐、生姜等,然后蒸透入药者。
酒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用黄酒淋洒,闷透,用文火微炒(或蒸),然后入药者。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时采收看,品质较次。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生药材鉴定】:干燥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据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纲、质撤、色绿、无杂质看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益母草入药。①白花益母草花冠白色,其他与前种相同。② 细叶益母草最上部的叶为3全裂或深裂,花冠较大,长18~23毫米,下唇比上唇短,花冠外面的长绒毛较密。3土耳其益母草L..花序上叶片长圆状菱形,3 裂;花序顶端毛茸致密,苞片及尊筒均被紧贴的毛茸,花淡红色,长9~10毫米,上唇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小坚果顶端被白色短柔毛。益母草的幼株称童子益母草,功用相同。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波状弯曲;非腺毛多数,1(-2)细胞,圆锥状,长36-110μm,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周围有4-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柄单细胞。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较多,常为2细胞,偶见1或3细胞,长5 -299μm,表面有疣状突起;腺毛较上表皮略小,直径17-20μm;腺鳞头部8细胞,类球形,直径32-5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及簇晶。
【中药化学成分】: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ehydrine)、益母草定 (Leonuridine)、益母草宁(Leonu-rinine)等多种生物碱、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 (Lau-r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图醇、维生索A、芜香贰等黄酮类☆n。又含精氨酸、4-服基-l-丁醇(4-Gua-nidinoo-1-butanol)、4-服基 -丁酸(4-Guanidino- butyricacid)、水苏糖(Staehyose)。 全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约0.05%,开花初期该成分仅含微量,而开花期中逐渐增高。另含水苏碱(stachydrine)、益母草碱甲和乙,益母草碱甲为益母草碱的亚硝酸盐(leonurine nitrite)。此外,含芸香甙和延胡索酸。另报道地上部分含有劳丹烷(labdan)型二萜化合物益母草素(leosibirin)、益母草素(isoleosi-birin)及益母草琴素(leosibiricin)。花含益母草亭碱(leonurid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