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胁刺痛等症疗效亦好。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白芥子泡酒。
对于反胃的患者,白芥子对酒服用就有很好的效果:把白芥子晒干后磨成粉末,对酒服用。于反胃呕吐有显著疗效;在毒理实验中亦发现白芥子只有在过量服用的情况下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内服引起呕吐,外敷局部刺激,时间过长会引起红肿、水疱,而且恢复很慢。误入眼睛会引起结膜水肿。也就是说白芥子的服用一定要遵照医嘱,不可过量服用。
在中医古文献中白芥子被列为上品,有许多人会把白芥子配合别的药物一起泡酒以达到缓解病痛的效果,附方:
风湿药酒
【配方】全虫、当归头、川牛膝各50克,川穹40克,红花45克,白芥子30克,麝香1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6味切碎,麝香研细末,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活血祛风、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疼痛话症,以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者。
【用法】口服,于每晚临睡前服30毫升
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主治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常用于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