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鼻衄、血痔、阿米巴痢疾。
形状鉴别
为毛莫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白头翁系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主根肥大强直,圆柱形,有时稍弯曲,外皮黄褐色,具纵纹。叶自根出,丛生,具长柄,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再分裂,裂片倒卵形或矩圆形,先端有1-3个不规则浅裂片,表面绿色,疏被白色柔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春夏季,花先叶开放,单一,顶生,花紫色较大。瘦果多数, 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毛状的宿白花柱。
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具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白头翁片
为圆片、斜片或不规则厚片,直径0.5-2cm,厚2-4mm;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射线较宽,皱缩成裂隙,根头部的切片可见白色毛茸;周边黄棕色或棕褐色,脱落处为黄色,有的可见网状裂纹或裂隙;质硬而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较长柔毛。主根圆锥形,外皮黄棕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三山,小叶2~3分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1~3枚,高10~40厘米。花单一顶生,花被6片呈两轮排列,花兰紫色。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蓬松如白发,故名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