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是一味很普通的药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而且从名字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某种植物的种子了,葶苈子的最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就是干炒,方法也十分的简单,只要是掌握了技巧估计在家里都可以制药了;而且葶苈子主要是在治疗咳嗽和感冒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可以在家里经常准备一些,可以在紧急的时候直接拿来就用,一起来看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呢?
葶苈子又名大适、丁历,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种子。每年夏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筛净杂质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辛苦,入肺、膀胱经,具有下气行水的功效,用于治疗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等症,“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临床用名有葶苈子、炒葶苈子。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辣,粘性较强。
炮制方法:葶苈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葶苈,以糯米相合,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研末调敷。利水消肿宜生用;治痰饮喘咳宜炒用;肺虚痰阴喘咳宜蜜炙用。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炒葶苈子是葶苈子的一种炮制方法,也是一处方名。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爆声,取出,放凉。治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葶苈子三升,微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钱,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