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气陷是气虚下陷的病理变化
气陷是气虚与气的升举失常同病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虚下陷的特点。导致气陷的原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久病气虚,年老体衰,饮食损伤,或劳欲过度等。其中久泻久痢不愈,或妇女产育过多、产后失于调养者最为多见。
气陷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主升清,气宜上行,若脾气受损,升举无力,则气虚而下陷。其临床表现除有气虚倦怠无力,面白神疲等一般见证外,还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如腹部坠胀,胃肾下垂,脱肛,或妇女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的病证。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同时又出现了清气不升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的气陷症,主要是中气下陷,病机主要是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表现为饮食减少,腹胀肛坠,泄泻,或排便无力,眩晕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就是中气虚衰,失于升举,清阳之气下陷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