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微温。归肝、肾经。
《滇南本草》:“味辛凉,性温、平。无毒。走足少阴。”
《植物名实图考》:“入肝、肾二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苦。”
《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涩,性平。”
《山西中草药》:“微甘,温。”
功效主治
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治肾虚腰痛,筋骨痿软,风湿痹痛,虚劳咳嗽,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虫蛇咬伤。
《滇南本草》:“添精补髓,延年益寿。治筋骨疼痛、痰火之证,煎点水酒服。”
《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通经有效。《安徽志》:性益阳,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强筋壮骨,祛风除湿,补虚劳,止惊悸盗汗。治筋骨酸软,各种出血,风湿关节痛,惊痫吐舌及鼠瘘、痈肿等证。”
《湖南药物志》:“活血止血。治金创出血,一切蛇虫犬咬伤。”
《陕西中草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
《内蒙古中草药》:“治过敏性皮炎。”
《福建药物志》:“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神经衰弱,毒蛇咬伤。”
《浙江药用植物志》:“祛瘀,止血,补肾,降压,调经,解毒。主治内外伤出血,痢疾,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瘀滞,慢性肾炎,皮炎,蛇虫咬伤。”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肾虚,筋骨不健等证。常与独活,桑寄生,续断等配伍。
用于劳伤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证。
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惊悸、盗汗等证。可与鹿衔草膏配酸枣仁汤服用。
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外伤出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可单用或随证配伍。治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可配棕榈炭、地榆炭等;治肺痨咯血,可伍白及、阿胶等;治外伤出血,可与三七等研末调敷。
久咳劳嗽。本品能补益肺肾而定喘嗽,治肺虚久咳或肾不纳气之虚喘,常与五味子、百合、百部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