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菊花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5-09-27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菊花主要成分:

挥发油、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 1 。挥发油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菊花 - 化学成分

1、花含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

2、还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即芹菜素-7-O-葡萄糖甙 (Apigenin-7-O-glucoside),刺槐甙(Acacetin-7-Orhamnoglucoside),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鼠李葡萄糖甙(Apigenin-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7-O- 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 (Luteolin-7-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O-rhamnogside),木犀草素(Luteolin),β-榄香烯(β-Elemene),百里香酚(Thymol),二十一烷(Heneicosane),二十三烷 (Tricosa-ne),二十六烷(Hexacosane)。

3、糖类和氨基酸。

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些抑制作用。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中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中国药典》Ⅰ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1. 化学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 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 7 OβD葡萄糖苷、棉花皮素五甲1 醚、5羟基3',4',6,7 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橙皮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素7OβD半乳糖苷、4' 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baical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diosmetin7OβD葡萄糖。

1.2 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从杭白菊中分离得到 5 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6 β,22 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16β,28 二羟基羽扇醇酯,棕榈酸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Motohiko Ukiya等,学者从菊花中分得一系列三萜二醇、三萜三醇及它们酯类化合物,其中从菊花提取物正已烷部位分离得到32个 3 O脂肪酸酯三萜类化合物,包括棕榈酸酯、肉豆蔻酸酯、月桂酸酯和硬脂酸酯;从非皂苷的脂溶性部位得到 24 个三萜烯二醇和三醇,包括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蒲公英烷型等。

1.3 挥发油--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滁菊中含量最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 40 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 27 个化合物。最近,也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杭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 50 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实验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杭白菊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4其它类成分除上述成分外,从菊花中还分得正戊基甲糖苷、咖啡酸丁酯和乙酯、氯原酸,4 O咖啡酰基奎宁酸,3,4 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Nisobutyl 6 (2 thienyl) 2 E,4 Ehexadienamide,Nisobutyl 2 E,4 E,10 E,12 Etetradecatetraen 8 ynamide,Nisobutyl 2“ E,4 E,12 Ztetradecatrien 8,10 diynamide,Nisobutyl2 E,4 E,12 Etetradecatrien8,10 diynamide。

2. 药理作用

2.1 心血管方面药理作用菊花的酚性部位可以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提高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对家兔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的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心肌细胞均显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杭白菊具有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作用。

⒉2 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能抑制 ZV 逆转录酶和 HLV 复制的活性,其中从菊花分离得到的金合欢素 7 OβD半乳糖是其活性成分,且毒性很小。

2.3抗衰老作用菊花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明显延长家蚕寿命;还可以提高小鼠心脑耐缺氧作用,延长其生存时间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有人研究则发现,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进入细胞膜的甘油酯后而起保护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使菊花有望开发成为新的功能性食品,尤其在抗衰老食品中发挥其作用。

2.4 抗炎作用早在1950 年,有研究者就发现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和肉豆蔻酸酯对由12O十四酰大戟二萜醇 13 酰(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5 抗肿瘤作用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由 TPA 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15个三萜烯二醇及三醇对由 TPA 诱发产生的 BVEA 早期抗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 6 个化合物对常见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 60 种人类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 arnidiol对白血病 HL60细胞具有极其显著的细胞毒活性,GI50为0.47μmol/L。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换一换
        身体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牵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需要用到的食...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
        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
        风湿痛药酒使用说明以及患上风湿的原因,大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