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这两个字并不是生僻字,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我们并不是很熟悉,其实它也是一种草药,仙茅,是男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药,然而唐代人将它当做一种神奇的仙药,并加以保密,仙茅都是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和草地或者荒坡上,主产于中国四川南部、贵州、广西、浙江、云南、江西、台湾、福建、湖南和广东,在东南亚各国及日本也有分布,仙茅的种植技术介绍。
仙茅又名地棕,以根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肾阳、祛寒湿的功能。仙茅在广西各地有产,分布较零星,均有野生。近年由于仙茅药用量增速快,需求量大,而成为市场畅销货。生长习性,喜温暖,耐荫蔽和干旱,野生于山坡或疏林矮草丛中,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整地施肥,生荒地应头年冬翻地,第二年春翻耙2次,把地整平整碎,并拣净木根、杂草和石块。熟地则在种前1个月翻犁整地。在种前数天,每亩施堆肥、草皮灰1500~2000公斤作基肥。再浅耙1次,起120厘米宽高畦。
种植,仙茅可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是每年9月采集隐藏在叶鞘内的果实,搓出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室内,待第二年3~4月份播种。幼苗出土后,加强管理,及时拔除杂草,适当追肥、排水。经两年培育,幼苗可种植。根茎繁殖的,在收获(或采收野生)仙茅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根茎作种,把选出的种茎切成2厘米长一段进行育苗。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管理,培育1~2年后可以种植。仙茅在每年10~11月至第二年3月均可种植,在整好的种植地畦上,按行株距15厘米、穴深10厘米左右定植,每穴植苗3~4株摆放均匀,覆土压实,淋透水。
田间管理,种植第一年,幼苗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浅中耕,株间杂草宜用手拔除。追肥每年进行3~4次,第一、二次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每次施人畜粪尿1000~1500公斤,第三次中耕除草在7~9月份,同时每亩施厩肥、草皮灰2000公斤,施后培土。肥料充足的可在11~12月份再施1次冬肥,每亩施草皮灰、堆肥2000公斤。仙茅是喜阴植物,在种植地内可以间种黄豆、绿豆、豆角和蔬菜,既可遮荫仙茅,有利生长,又可增加经济收益。采收加工,仙茅种植两年后,到10~11月植株枯萎后,至次年早春仙茅未萌芽前均可采收。采收时把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尽残叶和须根,摊在阳光下晒干或烘干即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