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儿在驶,心儿在飞。
当我们的车越来越靠近被金色晨曦沐浴着的长征医院时,我的心愈加明朗起来,因为父亲的眼睛终于可以做手术了。上海长征医院眼科魏锐利
甲亢引起的眼疾真是可怕!
父亲的眼睛水肿突眼斜视――各种症状都来了,加之心脏又不好,整日被病痛缠绕的他心情总是很低落。父亲的病一直是我心头的痛,四年前我就携父亲踏上了漫漫的求医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用来形容之前的求医历程确不为过。
幸运的是两年前遇到魏教授,我们的治疗才进入了正确的轨道。目前父亲的病情稳定,并且可以手术了,更幸运的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我冒昧地找到魏教授,希望能在我的假期中安排父亲的手术,没想到百忙中的教授却很认真地关心了这件事。
7月9日:父亲顺利住院了,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安顿好父亲,转身买来一本日记本,我想记下这难忘的点点滴滴。 闲暇中环视病房,竟是如此的简朴,却甚是整洁;护士小姐们穿梭于病房间,传递着轻轻的问候甚是温馨;管床小唐医生和蔡教授脚步匆匆,查房问诊,甚是负责;父亲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我甚是舒心。 7月10日:魏教授为父亲做了眼斜肌矫正术,父亲说教授轻声交流着,麻醉时似麦芒穿过,手法又轻又快,虽然眼肌已严重纤维化了,可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没有想象中的痛苦。术后不久教授就和他的医生们又来到病房,对父亲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询问。 术后的每一天魏教授都会来探望病人,他细心的检查、耐心的倾听、认真的分析让病人们的心理压力被疏导得越来越轻,父亲亦如此。仿佛隔着玻璃,病魔的阴霾在渐渐远去,我感觉父亲又坚强起来了。
另外,我不禁疑惑:魏医生的时间从哪儿来的呢?周三不是准时有门诊吗?再说看门诊的人那么多,门诊还在另一幢大楼上,难道他真有特异功能吗?周四不是有手术吗?怎么有空过来的呢?难道他一点都不休息吗?
忘不了病房里每天晚间的患友会。 13床的老爷爷总是慨叹自己到这里来晚了; 14床的老先生患上了眼睑下垂的眼病,为了治病他已经奔波了十多家医院,都没能治好。刚到这里魏教授在门诊就给他手术好了,正在康复中。逢他说话,总是慷慨激昂,他还一口气写下页表扬信。他喜欢这里的大夫,特喜欢热情的葛护士,更喜欢她那句感言:用我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位患者。 15床的中年人来自遥远的东北,他不幸患上眼肿瘤,而且长在视神经上。听他说快看不见了,幸亏在网上联系到魏教授,并且在他的帮助下顺利住院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新来的14床年纪轻轻的就患上了炎性假瘤,他年轻的妻子每每提到魏教授的门诊总是潸然泪下,从那么远的安徽农村坐车颠簸而来丈夫的眼睛已经痛得不行,又没挂到教授的号。找到魏教授,教授的话令她终生难忘:“既然来了快让我给他看看吧”。
一张病床就是一本可以阅读的教科书,故事太多我的日记本太小,怎么也记不下…… 为什么我的词海快要枯竭?为什么感动像潮水般涌来?为什么眼睛总是一阵阵蓦然发热?为什么我的双脚穿行在这千山万水间久久不肯上岸……
父亲问我:“患者们为什么这么信任魏医生?” “他医术高超”我答道,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 “因为他待病人若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父亲纠正道。
亲人?亲情?多么熟稔亲切的词儿。 至今我日记的扉页仍然空着,没有诗歌,没有散文,只是我全部的虔诚载满了医生对生命的珍爱,犹如清澈的溪水,悄然流过,大音希声,大爱无痕…… 家中如水的月光下,儿子手执长笛,衣袂飘飘,一曲《姑苏行》消除了我一天的疲惫,宛转悠扬的笛声却让我思绪翩翩又一次飞到了遥远的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住院部…… 叶儿在点头,花儿在微笑,19楼的病房静悄悄,我仿佛又见到了可爱的唐医生,可信的蔡教授,可亲的马教授和李教授,还有可敬的魏教授…… 哦!似水的亲情,温暖的回忆,怎不让人时时惦念一生感动……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