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头皮血肿十分常见,诊断相对简单,但是在治疗上有不同意见。
头皮血肿的症状:
皮下血肿一般觉得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父母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如产伤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何宗泽
头皮血肿的治疗:
大部分头皮血肿均能自行吸收。一般皮下血肿直径<5cm的,位于头皮下的机会较大,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者可予血肿穿刺治疗。而对于血肿直径>8cm,且肿块位于一侧头顶部的,则应该注意其病情发展情况。新生儿3周后,头皮血肿大小无明显变化的,尤其血肿周缘逐渐硬化的,应予高度重视,并及早手术治疗。头皮血肿自行吸收时间大多在1~3周以内,1月后自行吸收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头皮血肿,观察至3周,仍无吸收且骨化不明显者,可考虑严格消毒后穿刺,但在4周后,骨膜下血肿逐渐开始骨化后,一般均考虑手术治疗。有人认为头皮血肿有吸收的可能,新生儿不主张处理。事实上,3周后新生儿骨膜下血肿开始逐渐骨化,若不处理,则将严重影响外观以及颅骨正常发育,这对于家属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随访的5例未手术的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患儿,其中最长1例现已8岁,头颅CT扫描显示顶骨明显外凸,且颅骨明显变薄。观察其头颅CT的变化过程,考虑患儿在保守过程中,正常颅骨因失去骨膜营养而逐渐变薄吸收,而骨膜下成骨代替正常颅骨。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若早期手术切除,疗效颇佳。因此,头皮血肿患儿,应注意观察头皮血肿的变化,至3周后仍无明显吸收且肿块硬化的,均建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新生儿和小婴儿手术耐受能力差,尤其不能出血过多,所以术前以及术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患儿的正常血容量。一般术前均应备红细胞悬液0.5-1单位。术中应尽量减少颅骨渗血。同时应该仔细询问病史,排除头皮血肿的合并症,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有颅内合并症,应首先处理,直至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经过手术治疗,全部颅骨骨膜下成骨患儿均恢复正章颅骨外形以及颅骨发育。
总之:
皮下血肿:直径小于5cm,可自然吸收,如突起较高,2cm以上,也可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消炎药不一定服。直径大于5cm,且高度大于2cm,穿刺抽吸加压包扎,消炎药可预防2-3天。如复发可重复穿刺抽吸2-3次,即痊愈。
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冲洗加压包扎,2-3天消炎药口服预防感染,复发可重复抽查抽吸加压包扎,如仍复发,须手术:切开止血术后口服消炎药。
新生儿头皮血肿在临床上较多见,易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而对它的治疗以及预后还不够重视。大部分产科医师建议保守治疗,从而使部分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患儿失去最佳治疗时期。颅骨骨膜下血肿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多见于使用胎头负压吸引或产钳助产造成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骨膜下血肿吸收较慢.而颅骨骨膜母细胞在新生儿期非常活跃,常形成增生性骨化组织。一旦骨膜下血肿骨性化形成,吸收困难,既影响外观又易影响该处颅骨的发育,致使该处原有正常颅骨被吸收。所以颅骨骨膜下血肿在新生儿出生后15天内无明显吸收者,可考虑穿刺抽血;若血肿已骨性化变硬者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婴幼儿脑外伤头皮血肿形成后治疗注意几点:
1)血肿初期48小时内可局部冷敷,防止血肿增大。
2)血肿大者应作 X 线摄片检查,了解是否有颅骨损伤,抽血验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3)头皮血肿任其自然吸收,切勿揉擦血肿,禁忌自血肿内抽血,以防感染如发生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4)有血肿的患儿尽量减少搬动,要保持安静并向健康侧卧。
5)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尽量避免患儿哭闹。
6)可以适当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