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医院消化科 孙聪主任医师,丁静消化硕士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第2位。
二、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酒精以及抑癌基因的作用。其他危险因素还有有性激素、遗传因素等。宁波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孙聪
三、临床表现
肝癌患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和乏力,疼痛多位于右季肋区或上腹部,持续性,乏力进行性加重,继之伴有消瘦。还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伴黄疸、发热、上腹部包块等。
四、检查手段
1、血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诊断标准:①AFP>500ug/L持续4周以上;②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 周以上;③AFP由低浓度逐步升高不降。
2、肝脏超声检查。其灵敏度高,对人体无损伤且费用低廉,与AFP结合,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估计病变范围首选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4、其他: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肝组织活检等。
五、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者,可选择综合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灌注、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化学栓塞、放射治疗、经皮药物注射治疗、物理疗法、生物导向疗法及综合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六、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保健
对于肝癌的预防,现提倡三查二早。三查指的是三级普查管理,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每3 个月做一次相关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中危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检查,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每年做一次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检查直到排除或确诊肝癌。两早指的是早预防和早诊断。小肝癌和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截然不同。早预防则是避免肝炎传播,避免酒精、药物等给肝脏造成损害,最大程度地预防或缓解肝纤维化进展等。
肝癌的预防措施:①预防肝炎,如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控制其他的传播途径,如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等。②不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可致癌。③饮用水不要被污染。④适当补硒。⑤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⑥少吃伤肝的药。
除了以上几点,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减肥、喝喝酸奶,多食用新鲜水果。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酒精摄入量,就可以降低患肝癌的危险。另外要学会善于制怒,排解不良情绪的影响,防止癌症的发生。
若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建议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平衡心态,同时做到以上几点,平时可进行适当的食疗以帮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