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GCT)、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侵袭性骨肿瘤或瘤样病损,虽然总体上均属于骨的良性病变,但该类疾病也有发生恶变、远处转移,以及最终接受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根据疾病的分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节外科陈飞雁
【临床表现】
以肢体GCT为例,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多为轻到中度疼痛,可有关节功能受限和关节积液,少数病人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病变部位可有肿胀,骨病变穿破骨皮质突入软组织者可扪及局部软组织肿块,有时肿块迅速增大,多为肿瘤出血所致;局部可有皮温增高,静脉充盈等表现。
【诊断和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资料,可初步诊断GCT和ABC。典型的GCT在X线片上表现为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性膨胀性生长的骨病变,可见“皂泡样”或“分叶状”表现(图1)。CT和MRI可进一步帮助明确诊断。ABC表现为近干骺端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有时和GCT或是血管扩张性骨肉瘤(TOS,高度恶性骨肉瘤)在影像学上很难鉴别,需要通过组织活检病理才能明确诊断。
图1右股骨远端GCT的X片,可见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生长病灶
【肿瘤分期】
根据Enneking的骨肿瘤分期和Campanacci的影像学分期,GCT和ABC等可以分为3期。
1期(G0T0M0) 静止期或潜伏期
一般无临床症状;X线显示骨皮质完整或稍变薄,骨质溶解区边界完整,肿瘤周围轻度骨肥厚。肿瘤一般不很大也不扩展到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呈良性。
2期(G0T0M0) 活跃期
有临床症状,X线表现明显,病灶呈膨胀性,但骨皮质未破坏,病理变化呈良性。
3期(G1T1~2M0~1)侵袭性
有临床症状,X线表现明显,病灶呈侵袭性,伴骨皮质缺损,具有软组织肿块,病灶可伸展至软骨下骨,甚至侵犯关节。病理变化良性或恶性。
【治疗】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理想的手术是彻底清除肿瘤的同时能保存正常的骨结构和关节功能。可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表1为不同分期良性骨肿瘤的手术选择参考)。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病灶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术(适用于I期和多数II期病例);瘤段切除重建术(适用于复发的II期和多数III期病例);截肢术仅用于原发或继发恶性GCT或反复复发丧失保肢条件的患者。
对于小部分不能完整切除的GCT或那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中等剂量的放射治疗。但是很多报道显示,放疗后骨巨细胞瘤可能继发肉瘤,因此除非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肿瘤或者不能手术者,或具有改进的放疗设备者可以试用放疗,但必须密切随访是否发生肿瘤恶变。比较新的方法是应用超高电压进行局部放疗,以及粒子放疗。
对于I期和II期的ABC,目前有报道使用经皮注射醇蛋白酒精栓塞、注射脱钙骨颗粒(DBM)和选择性动脉栓塞等治疗的报道,其临床效果尚未证实。
表1 良性骨肿瘤的分期和手术选择
分期
分级
部位
转移
治疗要求
1
G0
T0
M0
囊内手术
2
G0
T0
M0
边缘或囊内手术+有效辅助治疗
3
G0
T0~1
M0~1
广泛或边缘手术+有效辅助治疗
【病例介绍】
以下为本院诊断和治疗的GCT和ABC病例介绍。
病例1 赖**女 32岁 右股骨下段GCTIII期,病理性骨折,选择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术后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假体位置和膝关节功能良好。
病例2 张**女 28岁。左股骨近端ABC术后复发,选择病灶刮除+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取出内固定。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