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身边关于避孕的话题讨论得比较热。热议中,我提出一个观点,顿时把气氛推向高潮――“无论是否有性生活,都可以常规用避孕药!”在众人眼里,这简直就是“神级”的言论。(四川话的“胎神”“神头儿”,等于脑子有病的意思-_-|||)“你的意思是,人家没性生活,没男朋友,也吃避孕药?你有病吧?”争论半天,最终我也无法说服众人。谁让我的言论出来得这么突然呢!这是正常人都难以接受的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妇产科郭铭川
我的这个言论,也是经过多番思考,阅读过很多资料,在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的得出来的,并非是空穴来风。这事儿得从历史原因说起!
从我家里的几代人说起
60年前,中国的女性往往都不止生育一两个子女。我的外婆生育了3个,在当时算是相当“低产”的。我父亲总共有6个兄弟姊妹,最小的一个,是在我奶奶40多岁的时候出生的,这都还不算是特别多的。那个年代,土地开发空间还比较大,刚刚解放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也就才5.4亿左右。经历了战争的消耗,补充人口本身也是必须的。而哪个年代,卫生条件极差,物质条件匮乏,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印象中,我们村有个老汉,一个人生活,没有兄弟姐妹,但是听父母讲,其实他原本应该有9个兄弟姐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死掉了,只剩下他一个。到我大伯他们那一代,就开始了限制生育政策,鼓励生两到三个。到我妈妈生我的时候,计划生育已经开始强制执行,我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东躲西藏,终于让我活着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我还有一个姐姐,我妈妈生育了两个。后来就在计划生育指导所的同意安排下,上了宫内节育环。最后,到了我和我姐姐这一代。我,80后,小学6年,初中高中6年,大学5年,硕士3年,读书花掉20年,26岁参加工作,当住院总一年,我和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是31岁(爱人和我同岁)。我的经历应该代表了80后上过大学,奋斗在大城市的大部分人的生活经历。
对比一下几代人的生育特点。
解放前的妇女,没有生育限制,她们一辈子都围绕着一件事件在转,这就是生育,普遍从16岁开始介绍对象,18岁过门,接下来就不停的忙着怀孕、生孩子、哺乳,然后又怀孕、又生孩子、又哺乳。哺乳可能是她们唯一可以避孕的方式吧。她们这一辈子就没来几次规律的月经。神马月经紊乱、闭经、多囊卵巢、子宫肌瘤,对她们来说太遥远。她们也从来没有担心过是28岁要小孩好,还是30岁要小孩好的问题。“继发不孕”这个问题,在她们来说,意义也完全不同;她们的“继发不孕”,是真正的“继发不孕”,她们是生了孩子,有孩子了还想生,而我们现在的“继发不孕”是怀过,但是没孩子,想生。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宫内节育器广泛使用,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也让女性有了规律的月经,与此同时,也能够按时绝经。但是,80年代参加工作的妇产科前辈们,也与此同时明显的感受到,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会有显著的提高。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发病率都存在升高的趋势。虽然没有直接数据对比显示这种增加趋势,但是这种感受,应该是许多妇产科前辈都有的。而且,询证医学的证据,也明确给出,少生育,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率有关。而妊娠、哺乳,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抑制作用的。
到了80后这一代人,情况又一次发生了改变。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书读的越来越久,婚结得越来越晚。物质条件好了,但是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家没有安全感,许多人,在早期的时候不敢结婚,不敢生育。极少有女性是在第一次怀孕就生宝宝的,很多在生小孩之前都做过人流。等到30来岁,条件具备的时候,觉得该生了,特别着急,却迟迟怀不上。
不生育,卵子也会消耗
女人一生大约只能排400枚卵子,也就是大约会来400次月经。每生育一个小孩,在怀孕期间,卵巢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这种休眠一直持续到哺乳期过后。也就是说,从怀孕到哺乳,卵巢大约会休眠1年多的时间。许多人怕生了小孩老得快,其实恰恰说反了,生了很多小孩的人,绝经年龄都会延迟数年。这算老得快还是老得慢呢?与此相反,在80后这批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现象却是越来越常见。由于不生育,或者晚生育,最优质的卵泡早早的都被浪费了,在30岁前,没有生育,卵巢都在持续的排卵,以至于,部分女性在30几岁就出现了卵巢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就表现为月经周期的延长或者缩短,或者时而不规律。查性激素全套,基础性激素往往能看出一些端倪。(别被我吓着了,其实卵巢功能虽然减退,不代表影响生育,王刚60岁还生儿子呢,虽然男女有别,女的怎么也不至于就短男人30年吧,卵巢功能即使减退,但大多不影响规律排卵,有排卵,就有生育,OK!)
我为什么主张用避孕药!
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其实是不公平的。我并不反对女权,但是女人天生被赋予了生育的使命,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么我告诉你,男人还天生比女人短命呢,你觉得这个公平吗?女人只有生育了,才能更加健康。上帝赐予你的器官,你该用的时候不用,是会受到惩罚的。子宫里面不长胎儿,就容易长肿瘤,乳房里面不生产乳汁,就可能生产不好的东西。
但是上天是眷顾女性的。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是颠覆性的。它可以有效的抑制排卵,从而达到避孕的效果。事实上,这个抑制排卵,不就是和妊娠期、哺乳期,卵巢功能被抑制,不排卵,一样的道理吗!短效口服避孕药,让卵巢、子宫都实现了某种“假孕”状态。因此凡是多产(多生育)可能降低的风险的疾病,短效口服避孕药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而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没有真正的分娩,没有分娩对宫颈带来的损伤,也就没有宫颈癌发病率的增高。这些都是有现实的询证医学依据的。我只不过是用了另外一种推理来呈现。
卵巢不排卵,卵巢功能自然就被储备下来了。等到我们什么时候决定生育了,就不至于卵巢里面的卵泡被早早的耗竭,白白浪费掉。所以,短效口服避孕药,某种意义上是在保护生育潜能。
短效口服避孕药里面都是非常强效的雌孕激素,其直接作用于阴道、宫颈,会起到显著的增强生殖道抵抗力的作用,降低感染风险,也是对生育潜能保护的一种方式。
说到这里,大概是把我为什么主张无论有没有性生活,只要没有想好何时生育,都常规口服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理由,讲清楚了吧。
短效口避孕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避孕只是它的用途之一,它还有许多非避孕的用途。最经典的就是治疗功血。青春期功血,很常见,眼看着一个小女生,因为月经量多,都重度贫血,甚至快失血性休克了,妈妈却带着看中医,半天不解决问题。一用上短效口服避孕药,很快血就止住了。妈妈突然发现,原来医生给女儿吃的是避孕药,顿时暴跳如雷。“我女儿乖得很,绝对不是‘那种人’,医生你怎么这样啊!”我真想知道她想的是“哪种人”。这短效口服避孕药,用于青春期女孩治疗功血,目的是止血,又不是避孕,这跟她是“哪种人”有关系么?
事实上,在中国这个打死不愿意用激素的国度,短效口服避孕药在临床真正用于避孕其实是很少的,用得更多的还是它的非避孕作用。
很多人不接受激素药,一说到激素,就想到长胖啊,什么的。许多人拿到药品说明书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啊找,找到不良反应那一栏,就开始质问医生。偏偏老外生产药品,这说明书做得特别细,好大一页纸啊。找啊找,找到一小瘤。我真的很纳闷“为毛这么大篇幅的药理作用,全是写的好处你不看,偏偏去看那一小缕的副作用呢!你知道你不用这个药,虽然避免了那一小缕的副作用,而你实际上错过了那一大篇好处不说,你还要接受疾病本身的危害,这笔账都不会算了么?”
有关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用途!
1.调月经 包括各种月经紊乱、月经过多等,其中代表性的就是青春期功血了。
2.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这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3.抗高雄激素,治疗多毛、痤疮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首选 达因-35。
4.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痛经;有一定效果,但是效果有限,可作为术后辅助用药,或者轻症的治疗。
5.治疗慢性盆腔痛。首先应该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6.人流、引产、清宫术后辅助用药,帮助子宫内膜修复,减少出血。
口服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额外益处:
1.降低妇科肿瘤的发病率。明确知道,短效口服避孕药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对宫颈癌发病率没有影响。
2.抑制排卵,保护生育;
3.增强生殖道抵抗力,不孕症、宫外孕发生率降低;
短效口服避孕药常见品种:
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片含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便宜,常用,经长期实践检验。主要缺点,可能增加体重。
美欣乐:美欣乐由150微克孕激素去氧孕烯和20微克雌激素炔雌醇组成。
是第一个含有20微克炔雌醇的复方口服避孕药,超低剂量制剂,能有效地防止体重的增加,并使副作用发生率降低。
主要优势:成分同妈富隆,经过长期检验。而雌激素含量更低,副作用更小,更有优势。
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2mg醋酸环丙孕酮和0.035mg炔雌醇。主要优势:抗雄激素作用。特别适用于高雄血症。
优思明:第四代避孕药,含最新型孕激素屈螺酮,是一种与传统孕激素结构不同的激素,结构类似于安体舒通,由于其结构类似安体舒通,生化特性在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方面类似于天然孕酮,可有效对抗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现象,优思明是唯一可控体重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同时,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后代的健康发育并没有不良影响,停药后即可怀孕。
主要优势:不增加体重。
有哪些情况不适宜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下面这表是摘自2015年2月发布于《中华妇产科杂志》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类别
描述
个人情况和生育史
母乳喂养产妇: 产后<6周
产后未哺乳且合并其他VTE风险因素的妇女: 产后<21 d
吸烟: 年龄≥35岁且每天≥15根烟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多风险因素, 如: 老龄、 吸烟、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压: 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或伴血管疾病
DVT或PE: DVT或PE病史, 急性DVT或PE, DVT或PE并且已经抗凝治疗, 长期制动的大手术
已知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突变, 如: 凝血因子Ⅴ Leiden突变, 凝血酶原突变, 蛋白S、 蛋白C、 抗凝血酶缺陷
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或目前正在患病
卒中 (脑血管意外病史)
复杂性瓣膜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房颤风险,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史
风湿性疾病
抗磷脂抗体阳性或原因不明的SLE
神经系统情况
持续的无先兆偏头痛, 且年龄≥35岁
有先兆的偏头痛
生殖系统炎症和疾病
目前患乳腺癌
内分泌情况
糖尿病合并肾、 视网膜或神经病变
糖尿病合并其他血管病变
糖尿病病史>20年
胃肠道情况
初发的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或发作期
重度肝硬化 (失代偿性)
肝细胞性腺瘤或肝细胞癌
对于普通非专业人士而言,这张表看上去很头大,简单给大家总结,即是说,生孩子、哺乳的不用,常常抽烟的不用,有任何严重疾病的都不让用,就这么简单!
关于短效口服避孕药都有些什么谣言!
1.激素吃不得,副作用大,吃了长胖!
激素的种类太多 ,不是啥激素吃了都长胖的。甲状腺素片,是不是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没有它,体重会增加,会水肿。胰岛素是不是激素,糖尿病人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它,死的可能都有,这也不是用了会长胖的激素。
大家心目中怕胖的激素,其实叫“糖皮质激素”,是强的松、地塞米松这类药物。而且这些药也是要大剂量、长期用才会出现这样的效应。
短效口服避孕药含有雌激素,会有水钠潴留的作用,有可能增加体重。但是这和长胖没有关系哈。这长肉的问题,永远是吃出来的,不管好自己的嘴,怪到吃避孕药,是不科学的。
2.是药三分毒,没病就不要吃药,避孕药也是药,能不吃,尽量不吃。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对,有的不对。说它是药一点没错,但是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这个欠考量。前面已经说过,说明书一大篇,这么多内容讲它的好处,为什么就盯着那一点点副作用看呢?就算是“有三分毒”,那还有“七分利益”呢!
3.吃了避孕药要停药半年才能要小孩。
这也不对,现在已经有明确数据说明,前面提到的几种避孕药,都没有必要停药间隔后怀孕,停药后随时怀孕都不影响子代风险。
是时代改变了女性的生育曲线,即将因不生育、晚生育、少生育导致的后遗症,我们如何来预防?短效口服避孕药,也许能给我们带来转机!
(关于避孕药的是是非非,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对意外妊娠、不规范避孕方式的顾虑、在对无顾忌的性爱最求的考量下,避孕药的使用终归会有它的市场。而短效口服避孕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还算是个比较年轻的事物,和我们日常接触的90%以上的物品一样,我们都它的益处始终保持怀疑,对其弊端始终保持担忧,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这些并不能阻挡人类对新生事物的尝试和最求。一家之谈,仅供参考!2015年8月20日)
郭铭川原创,首发于郭大夫科普时间,拒绝任何形式转载,如有需要,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郭铭川个人公众号:郭大夫科普时间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