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15-05-05   来源:中华康网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产科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生育年龄妇女、老年妇女均可见到。但是,子宫内膜息肉有时常常被忽视,患者及有些医务人员缺乏对该病的充分认识。我就子宫内膜息肉科普知识特地介绍如下: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向宫腔内突出的卵圆形软组织块。最常见的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单个或多发,灰红色,有光泽,一般体积较小,平均直径在0.5~2cm之间。小的仅有1~2mm直径,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子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呈弥漫型生长。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亦可合并感染。常见于29~59岁,多为良性,但有恶变的可能。郑州大学一附院妇产科郭瑞霞

  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息肉?

  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息肉形成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常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子宫内膜息肉常见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有时宫颈口处可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或者看到息肉样物;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其他疾病相鉴别。显微光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息肉中间形成纤维性纵轴,其内含有血管。

  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

  应摘除。摘除方法有:①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②宫腔镜下切除:对于多发、尤其较大,刮宫难以清除的,可在宫腔镜下切除,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完成后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术后要用孕激素类药物3-6个月,以预防复发,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对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治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女性子宫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女性子宫息肉的危害有哪些?很多女性对子宫息肉并不敏感,因为这种病症虽然存在,但是并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症状,只会和患者的身体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系,多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