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早期干预最重要

    发布时间:2015-05-17   来源:中华康网   
国外相关报道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33%,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应该引起广大精神科和妇产科医生的重视。早期预防和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蔡雁

    产后抑郁症1968 年,Pitt将其描述为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症性抑郁症。常于产后 6 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也可持续 1~2 年。该病起病潜隐,不易发现,当症状处于轻至中度且寻求帮助的行为遭到劝阻淡化时,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发展到自杀。产后抑郁症状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母婴关系、婴儿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目前国外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5%~33%,但我国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不多且不完全。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抑郁症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近年来,随着抑郁症逐渐被社会所认识,人们对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也越来越重视。

  
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总的来说,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生物学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这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导致抑郁发生。但是患产后抑郁症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快速撤退不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必然因素。

  心理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的心理特点、年龄、妊娠心理准备、家庭收入、不良孕产史、社会支持系统和孕期心理状态等,其中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客观、可见或实际的支持,以及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还涉及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社会支持不足是产后抑郁症的一个显著预测因子,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越高。社会支持系统除包括产妇所处的社会环境外,还包括丈夫、亲友支持及夫妻关系满意度,夫妻关系不融洽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最大危险因素。另外,有研究表明,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也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孕期抑郁者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2001年Beck对近10年发表的84篇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孕期抑郁是产后抑郁症一个显著预测因子,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孕期无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妊娠期间和分娩早期经历的应激、应对策略、应激源都影响到产后抑郁的发生。

  

  
    国外资料认为,孕32周是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高峰期,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2.4%,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另外,产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孕妇,其产钳使用率、剖宫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较高。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的顺利与否也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早产、难产、产时出血过多等各种不顺利的分娩过程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早期防治最重要

  
    研究显示,妊娠之前的准备对母亲情绪、泌乳及胎儿都有积极影响。在妊娠前进行有计划的准备,会有效降低妊娠对孕妇的应激程度,提高孕妇应对能力,从而有效防止妊娠期间的应激、应激源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进而有效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因此,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应始于孕期和产时,而不仅仅是在产后。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干预的时机是决定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孕中期接近32周是预防性心理干预的良好时机。

  
    首先,妊娠的计划性应该受到妇幼保健部门的高度重视。孕期心理准备越充分,则产后抑郁症状检出率越低,如果在孕期对母亲角色、产后休养、孕期和产后工作安排、孕期和产后经济等问题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则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大大降低。

  其次,客观支持可预防产后抑郁发生。在妊娠期应当重视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目前,国内广泛开展母婴同室、家庭产房、丈夫参与分娩过程,均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最后,对产前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干预,能显著减少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的发生。一旦发生严重抑郁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轻、中度的抑郁或焦虑应选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抑郁症状,改善社会关系,对哺乳期妇女尤其适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说说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新妈妈在产后最应该予以重视的就是产后疾病,其中产后最容易患的疾病就是产后抑郁症,该病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所以孕期产妇和家属提前了解一些产后抑郁症状,可以提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