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能活多久?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中华康网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们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当这种生理功能达到一定限度,超过人体“忍受”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导致终身残疾或者死亡。据调查统计,目前环境因素是造成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如孕妇接触放射和重金属,在工作中接触有机溶剂及吸烟、饮酒等均与发病有关。另外,缺氧环境也可能是发病因素。虽然引起小儿心脏发育畸形的根本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改善环境因素,做好孕期保健对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对环境经济等造成成本的投入影响,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孕妇的影响值得大家关注。有关专家指出,受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全国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办公室主任任爱国介绍,我国每年有近100万名出生缺陷儿。其中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造成终身残疾,只有30%可能治愈或纠正。以湖北省为例,2001年起,该省在52家医院启动了出生缺陷监测三级网络,新生儿出生缺陷检出率从2001年的8.1‰,升至2006年的13.15‰,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指出,除了高龄产妇增加等因素外,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出生缺陷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排位居前。

  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先天异常占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14.5%,位居第四位,其中城市占24.6%(仅次于新生儿疾病),农村占14.5%。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由于母亲的健康受到疾病、药物、化学、毒素、放射性物质以及营养缺乏、过度疲劳或精神情绪的影响,使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心脏畸形性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