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传统医学说!

    发布时间:2015-01-27   来源:中华康网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脂溢部位的慢性、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头、面部,可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其特点是皮肤油腻、瘙痒,起白屑。成年人和新生儿多见。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游风”、“白屑风”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面游风记载:“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而者津血,痛楚难堪”。又如白屑风记载:“此证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胡中柱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与遗传、性激素平衡失调,尤其是雄性激素增高,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可能使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侵犯皮肤或使一些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所致。另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及嗜酒等也对本病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中医认为本病因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外袭,郁久化燥,肌肤失养,以致皮肤粗糙干燥;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脾胃运化失常,致内蕴湿热,再复感风邪,湿热蕴阻肌肤,湿热上蒸而成本病;或热郁日久,致阴血暗伤,血虚阴伤,肌腠失其温煦,则生风化燥所成肤燥脱皮之证。

  

  好发部位主要在皮脂溢出较多、多毛、多汗的部位,往往限局或开始于头皮,初起常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渐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鳞屑性斑片或痂皮,边界清楚。可伴有渗出和厚痂,瘙痒剧烈,更甚者全头部覆有油腻性厚痂,并有臭味。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皮损蔓延可侵犯全身,甚至可发展为红皮病,全身弥漫潮红,富于鳞屑。本病经过慢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患病时久者,可呈现慢性皮炎样改变,皮肤浸润肥厚。头皮的损害常可引起脱发(脂溢性脱发)。好发于成年人和新生儿。成年人脂溢性皮炎为慢性过程;新性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头皮局部或全部覆有油腻的灰黄色或黄褐色厚薄不等的痂皮或鳞屑。一般患儿于3-4周内痊愈。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玫瑰糠疹、银屑病 、痤疮、湿疹、体癣。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抑脂、消炎、止痒。抗生素:炎症较重时或有明显渗出时或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抗真菌药: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卵园形糠秕孢子菌的繁殖有前,可选用伊曲康唑及特比奈芬等。外用药:维生素B6霜、5%硫磺霜,抗生素制剂,雷锁辛制剂,鱼石脂,及激素制剂。

  肺胃热盛证:急性发病,皮损色红,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瘙痒。可伴有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脂溢性皮炎中本证占多数,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止痒,方用枇杷清肺饮。

  脾虚湿困证: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鳞屑油腻,可伴有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发生于形体肥胖者,治宜健脾除湿,佐以清热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血虚风燥证:证见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或伴有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干性脂溢性皮炎多属此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脂溢性皮炎传染吗 
很多患者都担心脂溢性皮炎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那么,脂溢性皮炎传染吗?要了解脂溢性皮炎传染与否,首先要了解其病因。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专家称,本病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