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冻疮?有什么特点?
答:冻疮是人体遭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本病的特点是轻者局部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皮肤青紫或起水疱、溃烂;重者可发生肢体坏死、脱疽;全身性冻伤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2、什么原因会导致冻疮?
答:冻疮的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寒邪侵袭肌肤,寒凝血脉,阳气失于温通,气血凝滞,寒凝血瘀,肌肤失养,发为冻疮。
3、冻疮有什么表现?
答:冻疮好发于儿童、妇女,常有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史。具体表现有:
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在手足、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而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自觉灼痛、麻木、瘙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出现紫血疱,势将腐烂,溃后渗液、流脓,甚至形成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
全身性冻伤:开始时全身血管收缩,产生寒战,随着体温下降,患者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知觉消失甚至昏迷。
4、冻疮如何分度?
答: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将其分为3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液呈黄色或为血性。疼痛较重,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达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初似Ⅱ度冻疮,但水疱液为血性,继而皮肤变黑、直至出现干性坏疽。皮温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或坏死组织周围水肿,疼痛明显。若坏死区域波及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时,则局部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5、冻疮的应如何治疗?
答:冻疮的治疗原则以温通散寒、补阳活脉为主,其中Ⅰ度、Ⅱ度以外治为主,Ⅲ度应内外治结合,全身性冻疮应立即送医院抢救,给予复温。
内治:
寒凝血瘀证: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瘙痒,手足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细;治疗以温经散寒、祛瘀通脉为主,方药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木通、大枣、黄芪、丹参、红花等;或桂枝加当归汤加减: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当归、黄芪、丹参、红花等。
寒盛阳衰证:时时寒战,四肢厥冷,感觉麻木,幻听幻视,意识模糊,蜷卧嗜睡,气息微弱,甚则神志不清,舌淡紫苔白,脉沉微细;治疗以回阳救逆、温通血脉为主,方药选用四逆加人参汤加减:甘草、干姜、附子、人参等;或参附汤加减:人参、附子、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炙甘草等。
瘀滞化热证:疮面溃烂流脓,四周红肿色暗,疼痛加重,伴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主,方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芪、延胡索、炙乳香、炙没药等。
气虚血瘀证:疮面不敛,疮周暗红漫肿,麻木,伴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疗以益气养血、祛瘀通脉为主,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肉桂、当归、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白芍、大枣、生姜等;或八珍汤合桂枝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芍药、当归、川芎、桂枝、生姜、大枣等。
外治:
Ⅰ、Ⅱ度冻疮:用10%胡椒酒精浸液(取胡椒粉10g,加95%酒精至100ml,浸7天后,取上清液)外涂,每日数次;或以红灵酒或生姜辣椒酊(生姜、干辣椒各60g,放入95%酒精300ml内,浸泡10天,去渣贮瓶备用)外擦,轻柔按摩患处,每日2-3次,用于红肿痛痒未溃烂者;或用冻疮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涂;或用芫花、甘草各15g,煎水洗浴患处,每日3次;或用独胜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Ⅲ度冻疮应去医院处理冻疮疮面,并酌情选用冻疮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红油膏、九一丹、生肌散等外敷,局部坏死严重者,可配合手术治疗。
严重的全身性冻疮患者,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
6、冻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冻疮的预防措施有:加强冻疮预防知识的学习,加强抗寒锻炼;在寒冷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的保护;应保持服装鞋袜干燥,脚汗多者,可涂3%-5%甲醛液,冬天户外作业过程中,静止时间不宜过长,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受凉后不宜立即用火烤,防止溃烂成疮;冻疮未溃发痒时,切忌用手搔抓,防止皮肤破伤后感染;用独蒜捣膏,于夏季头伏、中伏、末伏之日在冻疮发作处涂擦,可预防复发。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