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nasal polyps,NP)是鼻部最常见疾病,患病率占总人口的4%。得该病的患者鼻腔会逐渐被息肉堵满,只能张口呼吸;极端者外鼻会被不断生长的息肉压迫变形、膨大,俗称“蛙鼻”(图1)。由于该病引发严重的鼻堵、脓血涕、头痛及嗅觉丧失(图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慢病之一。美国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86亿美元(2011年),平均每位患者一年的诊疗花费达2609美元(2002年);欧洲患者的平均花费达1861欧元(2002年)。鼻息肉病一方面引发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其治疗现状却远不能令人满意。鼻息肉发展到严重时只能手术治疗,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鼻息肉极易复发,导致患者需反复手术,甚者可达二十次余次,患者苦不堪言。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成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鼻息肉如此容易复发呢?我的课题小组最新发表在2015年《美国鼻科学与变态反应学杂志》(AJRA)上的一项研究可以部分解释鼻息肉复发的原因(图3)。该项研究对387例鼻息肉病人进行了息肉切除手术,所有的切除息肉标本进行病理学的分析,术后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密切随访。两年后,45%(173)的病人恢复得很好,息肉没有再复发。但另外55%(214例)的鼻息肉患者在两年内陆续出现了复发。我们发现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两组间,息肉在显微镜下微观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复发的鼻息肉组织往往在显微镜下可见一种特殊的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大量增多(图4)。而且随着该细胞的增多,病人的复发风险随之增大。当鼻息肉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占所有炎症细胞的比值超过27%的时候,该病人在两年内复发的风险将在95%以上。
这项研究将会改写我们现有的临床治疗习惯:在过去,绝大多数的医生会直接给鼻息肉病人做手术,术后切除下来的息肉标本送到病理科去做病理诊断,而最终得出的“鼻息肉”的病理诊断也只不过是验证了术前的预想而已。病人术后治愈了自然皆大欢喜,若是很快复发则患者很可能归咎于医生的医术有问题或手术不成功。而该项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在术前就可以预测即将进行的鼻息肉切除手术是否会复发。其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术前在患者的鼻腔取一小块息肉组织送病理检查就行了。如果病理报告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7%的话,那么该患者基本上是一个极易复发的病例,那么接下来问题是:手术做还是不做?如果症状不重,不影响生活,可以选择保守药物治疗以观后效,能不做就不做,因为做了也可能复发;另一方面:如果息肉越长越大,积重难返,症状严重到不得不做手术的情况怎么办呢?那好,既然知道术后很容易复发,而且这种复发是病人特殊的体质导致的,那就必须在术后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以对抗这种特殊的体质,控制息肉复发,保住“胜利成果”,避免或减少再次手术。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起于微澜之间”,一个微小的细节往往决定事情的走向。同样地,术前取一小块息肉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分析,也可以让我们预知手术的结局!
图1.外鼻被鼻腔内充满的息肉挤压变形,谓之“蛙鼻”。
图2. 鼻腔内充满半透明之息肉。
图3.我们的研究发表在2015年AJRA杂志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Rhinilogy and Allergy)。
图4. 当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7%,该患者复发风险超过95%以上。图中大量胞浆红染的细胞即为嗜酸性粒细胞。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