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普遍的眼病,多发于儿童时期,较多的儿童会出现弱视的症状,遭受到了弱视的侵害,这种疾病出现之后会有较多的症状发生,朋友们应当将弱视疾病的症状表现认识清楚才行,往下看为朋友们介绍一下弱视的症状是什么呢。
弱视的症状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黑暗玻璃片看视力表,视力都相应地减退几行,但有些弱视眼则不然,在弱视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视力表,有时视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专家发现将密度滤过片放在正常眼前可使视力减低3~4行,但在斜视性弱视眼前(遮盖主眼)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视力不受影响或仅轻微减低。在器质性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疾患及青光眼等)眼前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则视力高度减退。因此他们认为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可以鉴别可逆性弱视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视力减退。
后来学者们又发现有些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可逆性弱视,像器质性弱视一样,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下,视力也高度减退。这个原因一直不清楚直到后来,检查斜视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对比敏感性功能时,才发现这两组病例的反应不同。斜视性弱视的脑脊液在低度照明下升高到与正常眼相同,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低度照明下的脑脊液比正常眼低下,与器质性病变相同。这些结果提示: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仅能鉴别斜视性与器质性弱视而不能鉴别屈光参差性与器质性弱视。
对比敏感度检查是检查形觉功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视器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远较视力表视力检查敏感。专家检查了弱视患儿的脑脊液,发现弱视的视力与脑脊液之间有直线性关系。当视力降低时,脑脊液也低下,曲线的高峰值向左移(向低空间频率端)。
弱视的病因:
(一)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是常见的弱视原因。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伴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ic amblyopia)。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即生来就有高度远视、散光,少数有高度近视者,两眼的屈光度数相近或相等,双眼的视力往往也相近或相等。由于未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看外界事物总呈模糊状态,由眼球传到大脑的冲动比正常眼弱,使眼球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神经通路发育不良,从而产生弱视。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患者有屈光不正,但一眼度数低,一眼度数高,称为屈光参差。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屈光度数低的眼看东西较清楚,由每只眼传入到大脑的冲动不一,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度数深的眼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相信朋友们对于弱视的症状表现十分了解了,弱视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必须要将弱视关注起来,而且应当多去认识弱视疾病的知识,需要在孩子的发育时期做好弱视的预防工作。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