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2岁。因发现左足底黑斑3天就诊。3天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足底一块黑斑,约指甲盖大小,无痒痛等自觉症状,无破溃及渗液。患者自述在该部位发现黑斑前从未发现过色素性改变,否认外伤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足底可见一约0.8cm×0.3cm形状不规则黑斑。颜色分布不均,可见茶褐色、暗紫色及黑色混杂存在。边界欠清晰。黑斑周围可见其他数个散在绿豆至米粒大小黑斑。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著角化过度,角质层内可见散在片状无定型结构的淡染伊红物质,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真皮浅层可见血管和淋巴管扩张,有红细胞外渗。未见异常黑素细胞。诊断:足底瘀斑。嘱患者暂缓运动,待皮疹自行消退。瘀斑是皮肤局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外渗,血红蛋白淤积于表皮和角质层内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样改变。一般与局部摩擦或损伤有关,好发于青少年,常突然发生。损害为蓝黑色或黑色斑疹,压之不褪色,境界不清,可互相融合,多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角质层增厚,其中可见红细胞或无定形结构的淡染伊红物质聚集;真皮乳头层可见血管和淋巴管扩张,真皮浅层有红细胞外渗。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及临床和病理特点,一般易于诊断[1]。一旦诊断明确,无需治疗,暂缓运动,瘀斑可逐渐消退。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的高度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发病率最高,我国恶黑原发灶多见于下肢,特别是足跖。一般认为恶性黑素瘤的发病与种族、遗传、创伤与刺激、病毒、日光照射、免疫等因素相关[2]。最近有研究证明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与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 ――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相关,上皮钙粘蛋白介导黑素细胞和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的连接,其表达下调使得角质细胞失去对黑素细胞的控制,黑素细胞随即表达间质标记,出现胚胎发育初期的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表现出活动能力以及侵袭性增强,转变为黑素瘤细胞[3]。恶性黑素瘤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或其他颜色损害;也可由原有的痣细胞痣恶变而来,当原有的痣细胞痣出现形状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不均,迅速增大及卫星痣时应高度警惕恶变可能。据临床特点,恶性黑素瘤可以分为:浅表扩散性黑素瘤,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肢端黑素瘤,粘膜及其他部位(眼脉络膜、软脑膜)恶黑。组织病理:早期表皮内有单个或成巢异型性黑素细胞,以后侵入真皮,瘤细胞核大而不典型,核分裂常见,瘤细胞呈巢状、弥漫分布或腺样排列。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免疫疗法以及放射治疗。本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于足底摩擦部位偶然发现形状不规则的黑斑,无自觉症状,颜色分布不均,边界欠清晰,且周围可见散在数个大小不一黑斑,仅从临床表现上看,难以除外肢端黑素瘤。皮肤的组织病理检查在本病例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北京306医院皮肤科米霞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6-597.
[2]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036-1038.
[3] Jennifer M, Halbleib, W. James Nelson. Cadhere in development: cell adhesion, sorting, and tissue morphogenesis[J]. Gene & Dev. 2006; 20: 3199-3214.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