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心理卫生科同道闲聊,他向我诉苦:神经症、癔症的诊断被泛化和滥用了,部分非心理卫生科医护人员对“主诉多”、“诊断搞不清而又缺乏躯体病理依据的”,并“带点情绪症状”者往往给患者套上“神经症”、“癔症”的帽子。有一次,他接到急诊科一医生要求急会诊的电话:我们这一病人神志不清,但头颅CT、脑电图等正常,您过来看看是否是“癔症”啊。那同道疑惑:神志不清怎会跟癔症有关?那医生又说:是“叫不应的那种”。………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学心理科包祖晓
那同道再说了个最近遇到的被两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医生当成“癔症”的“癫痫”病人,而介绍到心理咨询门诊就诊,幸好被他发现:一16岁的女孩尽管头颅CT、脑电图、头颅MR平扫等未见明显异常,但病史仍高度提示“癫痫”,心理测评SCL-90与MMPI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要求其反复查脑电图,家属尽管有想法:专科医生都没考虑“癫痫”,也认为与心脏问题无关,都要求去心理咨询门诊,你怎么还要考虑其他科的病。由于那同道的一再坚持,家属勉强同意了。幸好由于其在检查前发作了一次,脑电图显示右半球痫样。而推荐其到他们医院一神经内科医生处就诊,那医生看了头颅MR片,认为右颞叶有病灶,再找他们医院放射科主任讨论:右颞叶的确有问题(有一卵圆形的病灶),需要做增强扫描。自此,那同道感叹:医患矛盾部分原因的确与医生的业务素养、水平是有关的:同一病人,不同医生问病史,结果差异很大;同样的MR片,不同的医生看,结果差异很大。同时,那同道还感叹:部分内科医生,甚至少部分心理科医生已经有滥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的趋势了。
尽管我没遇到此类情况,但对此有所触动:心理卫生科并不像部分人说的:动动嘴巴就行,没有风险的;心理卫生科的工作人员也是需要大量知识,潜在风险是不小的。
因此,现在此向大家郑重说:“神经症”、“癔症”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他们的帽子不可乱戴的。
[按]如果您需了解更多关于“用禅学方法治疗心理障碍”,请阅读《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