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狂犬病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2-25   来源:中华康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而且其传染性是比较强的,这种致病病毒一般是存在于动物身上,比如猫和狗等等,如果人被带有病毒的动物咬过后,就可能会患上狂犬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 的危害。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形态似子弹,直径75~80nm,长 175~200nm。内层为核壳,含40nm核心,外层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许多丝状突起,突起物远端为槌状。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氯化汞和季胺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等灭活。其悬液经56℃ 30~60min或100℃ 2min即失去活力,但不易被苯酚和甲酚皂溶液杀灭。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被感染的组织可保存在50%的甘油内送检。

  目前认为,病毒的局部存在并非导致临床表现差异的惟一因素,体液免疫及细胞介导免疫早期有保护作用,但当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大量增生后,则免疫介导的损害和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免疫抑制小鼠接种狂犬病毒后死亡延迟,被动输入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后,则死亡加速。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狂犬病的病理机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于狂犬病多一点了解,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远离猫和狗等动物,以免被咬过以后发生感染,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有狂犬病还能活吗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狂犬病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