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的肝脏副作用

    发布时间:2015-02-07   来源:中华康网   

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总体趋势是越用越多,越用越普遍,剂量也越用越大,并且非精神专科的医生也在广泛使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余金龙

虽然现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大多安全性好,但如此普遍的使用抗抑郁药物,还是不能忽视其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种类甚多,患者和患者家人最为关注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但各类精神医学的教材都很少介绍这方面的副作用,对此我复习了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简结如下。

1、总体上抗抑郁药物对肝脏的安全性较好,相应的副作用少,很少导致或诱发肝脏的损害。最近有学者回顾了从1965年起至今发表的有关抗抑郁药物诱发肝脏损害的文章,发现约0.5%到3%的患者会出现无症状的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其中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这个比例还相对低一些。

2、所有抗抑郁药物都有可能导致或诱发肝脏的损害,尤其是老年人和多药联用的患者。因此,老年人应慎用抗抑郁药物,若用也宜选用肝脏毒性小的抗抑郁药物,且剂量宜小,尽量避免多药联用,但老年人常常还服用其它药物,这就需要权衡利弊了。

3、对肝脏的损害通常是特发性的,且大多不可预测,出现的时间通常在用药后几天到半年。因此,开始用药后,患者和医生都要留意肝脏方面的反应,尤其是在用药后的前半年,最有用的检查是肝功能转氨酶的监测。

4、是否出现肝脏副作用?通常跟用药的剂量无关,有的患者在很小剂量时就出现肝脏副作用,所以不可以因患者用药剂量小而大意。

5、导致肝损害的病理基础大多是肝细胞型,少数为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文献报导的最严重的肝脏副作用是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和死亡,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我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这么多年,还没亲眼见过这么严重的肝脏副作用。事实上,我为成千上万的患者用过抗抑郁药物,出现严重肝脏副作用的仅1例,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患者用丙米嗪后出现全身黄疸,但病人无任何其它不适,换药后2个多月黄疸才逐渐消退。

6、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类旧的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其中三环类与四环类抗抑郁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毒性,而现在普遍使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相对副作用较小。

文献报导肝脏副作用较多较严重的依次有:异丙肼、萘法唑酮、苯乙肼、丙米嗪、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安非他酮、三唑酮、噻奈普汀、阿戈美拉汀。

文献报导肝脏毒性较小的有:西肽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

参考文章:有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如何用使用精神药物?

注:以上个人观点,未必正确,具体如何处理抗抑郁药物的肝脏副作用,请跟患者的医生商量,余金龙。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抑郁症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1、情感低落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