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在中医被认为是瘿证,中医内科对甲亢的辨证论治如下:
1. 气滞痰凝证。出现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痛,善太息,失眠,月经不调,腹胀便溏。治法为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剂为逍遥散和二陈汤加减。气滞血於加香附、郁金、益母草。痰浊内盛加竹茹、生姜。脾失健运加陈皮、砂仁、薏仁、茯苓。
2. 肝火旺盛证。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易饥多食,手指颤抖,恶热多汗,面红身热,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月经不调。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胃火炽盛加石膏、知母、玉竹。肝阳上亢加白蒺藜、菊花、钩藤。
3. 阴虚火旺证。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易饥,多食,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治法为滋阴降火,消瘿散结。方剂为天王补心丹加减。肝阴不足加枸杞子、沙参、龟板。肝风内动加白芍、钩藤、白蒺藜。肝血不足加玄参、阿胶、益母草。
4. 气阴两虚证。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手颤,消瘦,身体乏力,气短,汗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纳差,大便溏烂。治法为益气养阴,消瘿散结。方剂为生脉散加减。气虚不能摄精加黄芪、党参、白术、浮小麦。阴虚燥热加玄参、女贞子、龟板、地骨皮。瘀血阻滞加丹参、桃仁、红花、三七等。
请注意,以上仅是一般中医治疗甲亢的辨证论治方案。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制剂如甲亢灵等进行辅助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要专业治疗建议咨询医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