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不稳定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患了心血管病,人们就觉得一辈子也甩不掉医院了,这让患者们不堪其扰。为了治好病,他们搜集各种信息,并逐一施行。然而,对心血管病的说法,人们有很多误区,随便相信,会深受其害。
误区一:冠心病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
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三四十岁得上冠心病也变得不再稀奇,据统计,目前50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已经占到了1/3。因此,冠心病的预防必须从年轻时就开始抓。年轻的血管提前老化,动脉提前硬化,这一些都使得冠心病提前了。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这“四大危险因素”是目前预防冠心病的首要方式,尤其是血脂应调整好。平时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坚持体育运动,防止肥胖。而已经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终身服药,平时生活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能太用力,情绪太兴奋,严格控制血压。
误区二:忽视心梗的紧急信号——胸痛
很多平时身体不错的人,对于突然出现的轻微胸痛、胸闷症状常常不在意,然而这很可能会将自己送向“鬼门关”。因为突发的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20%;而如果能提前治疗,则近期死亡的可能性不到1%。
其实,要提前发现心肌梗死并不难。因为有60%―70%的人会在发病前的一两天,或几小时之内出现胸闷或不典型胸痛先兆。而在平时,只要中年男性有过一次超过20分钟的胸闷,就要警惕可能患了严重心绞痛或冠心病。
误区三: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毫无疑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的福音。急性心梗的人,如及时放入支架,就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到5%―6%;非急、重症的心绞痛患者,如放入支架也能缓解症状,并提高体力活动能力。但放支架毕竟只能算是一种急救治疗手段,而不是“保命符”,按时服药,坚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四:高血脂、高血压病人,只要指数降到正常值,就不用服药了
不少人觉得,既然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当然是病好了就要停药了,然而所谓降到“正常值”却并非病好了。
高血压患者大部分都需要终身服药。而血脂较高的人,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标准才是正常值。比如,对于尚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其理想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应该在3.1mmol/L以下;但冠心病病人,要在2.6mmol/L以下;患有严重冠心病的人,则要降到1.8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