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液内科 /白血病

白血病原理

2020-05-12 15:04 阅读:6999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的恶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包括病毒、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血液病等因素。

病毒,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所引起,并可通过哺乳、性生活及输血等途径传播。

电离辐射,如全身或大面积照射,可能导致骨髓抑制或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染色体双股DNA有可逆性断裂。

化学因素,如苯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抗肿瘤药中的烷化剂可能导致继发性白血病,特别在淋巴瘤或免疫系统缺陷的肿瘤中多见,乙双吗啉有致白血病作用,该药有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的作用,氯霉素、保泰松也有致白血病作用。

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

其他血液病,如慢粒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在机理上,白血病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患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先天性的易感素质,再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先引起单个细胞的突变,进而激活癌基因并使部分抑癌基因失活,而凋亡抑制基因过度表达,导致突变细胞凋亡受阻、恶性增殖,最终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