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晚期了?
体检时一切正常,为什么一发现癌症就晚期了?是检测仪器有问题,还是医生能力不行?或者是,他们故意隐瞒我?这些困扰癌症病人问题,也正是大家都共同关注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澄清的是,大家对体检有太多误区,充满太多期待。
首先,常规体检不针对癌症,很容易遗漏。
常规体检,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设计的,比较容易检测,一般不涉及肿瘤。所以,体检无恙、没发现癌症并不能高枕无忧,以为健康体检就可以防癌更是大错特错。
针对肿瘤的体检要复杂的多,虽然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许多体检套餐都增加了针对肿瘤的检查项目,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甚嚣尘上,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肿瘤标志物能100% 查出肿瘤。而且体检仍然不可能将全身各个器官都探测到,总会有遗漏。
其次,技术、创伤、经济等因素,限制了某些特殊体检常态化。
因为经济考虑,一些发病率不高的疾病,不可能动辄就上CT、MRI、PET。随之,会使用容易操作的经济实惠的仪器检查,比如超声,但超声所能检查器官有限,对于位置比较深的器官如胰腺等,超声不易发现。
此外,很多检查有创性较大,比如肠镜,也不可能人人都做、年年都做。
再就是,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
遗憾的是,抛开经济承受能力不谈,即使包揽所有豪华体检套餐,PET、电子胃镜、肠镜等一应俱全,目前也无任何证据证明检查项目越多,防癌概率越大。因为90%的早期癌症并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时,这部分癌症病人已发展到中晚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简单查体很难发现肿瘤,比如用一般的胸片无法发现早期肺癌。此外,诊断是复杂的,往往不能依靠单一手段来实现。所以,对癌症的筛查并不是把体检项目简单叠加就可以实现,它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评价,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检查。由此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一般体检往往是我们得到了正常的结果,却在不久之后被诊断为肿瘤。可见,针对性的防癌体检,多么有必要。那么,防癌体检多久一次,跟普通体检一样,一年一次吗?
一般建议一年做一次,对于高危人群,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体检者,一般就不是一年一次了,要改为6-8个月做一次。
需要针对性检查的高危人群包括:
1、有癌症家族史者
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具有家族病史者比一般人患癌症的机会更高,一定要积极进行预防并定期检查,每年一次。
2、中老年人群
虽然癌症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但癌症的发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据调查,60 岁的老年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是25岁左右年轻人的 50多倍,所以中老年人是癌症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
3、常接触致癌物质人群
即职业癌症,包括接触放射线的医务工作者、化工厂油漆厂职工、核电站、矿山工人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4、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吸烟、酗酒、熬夜、精神抑郁、过度疲劳等都可能诱发癌症,长期喜食腌制品、高盐食物及隔夜食物,饮食不规律者增加消化道肿瘤风险。其中,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已被证实是多种癌症的高危诱发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肺癌,肺癌我国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临床数据显示,对重度吸烟者进行低剂量肺部螺旋电脑断层扫描筛查肺癌,可显着减少55- 74岁的重度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
5、有癌前病变的患者
一些癌症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某种良性疾病,如果未能积极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就有恶化的风险。比如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乳腺增生,乙肝或者肝硬化患者等。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争取在疾病处于良性阶段的时候就逆转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