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自青春发育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脸上或其他部位生过青春痘,只是有些人数量少,时间短,一般在25岁以后自然趋向痊愈,所以不必放在心上;有的人数量多,表现为丘疹、黑头、脓疱、脓肿、结节、囊肿,甚至瘢痕,常有碍美观。有的人胡乱求医或自己乱治,以致病情恶化,产生更多的瘢痕,遗恨终生。
临床上常见的痘痘分类包括:
1、粉刺性痤疮:
初发者有白头和黑头粉刺两种。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位于毛囊口的顶端,可挤出,叫硬脂栓。
2、丘疹性痤疮:
痤疮炎症可继续发展扩大并深入,表现为炎性丘疹和黑头粉刺者称丘疹性痤疮。
3、脓包性痤疮:
表现以脓包和炎性丘疹为主者称为脓包性痤疮。
4、囊肿性痤疮:
表现以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的粘稠脓液,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及瘢痕称囊肿性痤疮。
5、结节性痤疮:
脓包性痤疮漏治误治以后,可以发展成壁厚,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于皮肤表面,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称为结节性痤疮,又称硬结性痤疮。
6、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痤疮破坏腺体而形成凹坑状萎缩性瘢痕者,称萎缩性痤疮。
7、聚合性痤疮:
数个痤疮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有红肿颜色青紫,称为融合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
8、恶病质性青春痘:
重度青春痘,虽极少见,但却相当严重。损害为小米至黄豆大的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黑头粉刺不多,经久不愈;多并发于贫血、结核病或其它全身性疾病。
市面上那么多的治疗痘痘的方法、产品为什么都没有持久的疗效?因为那些产品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只是从表面去解决。只能帮助已经形成的痘痘的排除,却无法让痘痘不再产生。
痘痘应该怎么治疗才能彻底?
1、只有内服药才能根治
中医汤剂的原理,是补充脾胃的能量,促进垃圾的排泄,已经堆积在脸上的,只能就近从皮肤排,既是说,开始的时候,痘痘会更多,直到排完,就不会再长了;同时,排便能力会增强,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次数越多,排毒越多,直到排出大部分垃圾,次数就会越来越少,并却精神会很好。期间一定要多休息,饿了就放心吃,不必饱,以不饿为度。
2、必须戒除生活中"寒凉伤阳"的因素
否则,疗效必定很差!甚至没有效果。药物补阳气,寒凉泻阳气。
脸上痘痘的中医辩证主要分为以下四型:
(1)肺经蕴热怔:
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粑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粑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
主要表现为青春痘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青春痘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青春痘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4)冲任不调证:
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经来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红、脉弦。偏阴虚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烦热、口干渴等。偏阳虚者常见四肢不温,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舌暗淡,苔白,有齿印,脉沉。
治疗以调和冲任为主,阴虚者常用成药为知柏地黄丸,阳虚者阳虚者以龟鹿补肾丸。膳食:生地麦冬大骨汤,当归生姜羊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