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患者中高血糖十分普遍,不少人早就有高血糖,却浑然不知,直到发生心梗时才偶然发现。因此早期检查血糖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血管结局。
然而,单纯检查空腹血糖极易造成较多的高血糖被漏诊,检查餐后血糖或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的高血糖检出率;并且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检查一次,因为不少冠心病人及其高危患者首次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但几年以后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风险依然很高,切不可掉以轻心,自以为一次检查终身无忧。
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均应接受血糖筛查。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的个体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均处应接受进一步检测以了解其糖代谢状况。目前推荐的筛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OGTT)、随机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难以发现不少仅有餐后高血糖的患者。随机血糖也是目前血糖筛查的手段之一,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相比较,随机血糖测定更为简便,可将随机血糖≥7.8 mmol/L作为行OGTT检查的切点。HbA1c检测方法简单,结果稳定可靠。但在中国人群中尚不能常规使用。目前OGTT试验或许是检测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较为可靠的方法。OGTT可清楚地区分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等不同阶段,漏诊率低。
因此,目前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较为合理的血糖筛查方法为:未诊断冠心病的高危患者除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期,否则建议直接行OGTT试验;如受条件所限,也可先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和HbA1c检查,结果异常时进行OGTT检查;ACS患者可以选择在住院期间行HbA1c测定,如HbA1c≥5.7%,可在出院前进行OGTT试验。
有效的血糖管理改善预后
经筛查存在血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必须接受个体化的血糖管理,而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血糖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石、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是当前血糖管理的重要措施。生活方式干预的目的在于降低伴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力运动、减重及戒烟等。
同时还应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做到治疗达标。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特别是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戒烟、减肥与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作为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冠心病的进展、加重了其治疗的难度。对血糖异常却未进展至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降低血糖与降低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及早进行干预可直接影响其冠心病的进展。
记住吆,定期检查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这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结局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