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布一项研究显示,体内铁含量较低的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可能更高。本市专家指出,铁对身体十分重要,而两类人最容易缺铁。
缺了铁,连患冠心病的风险都高
据报道,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体内铁含量较低的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可能更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主要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这份刊登在期刊《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上的报告介绍,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影响一个人体内的铁含量,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判断出体内铁含量较高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两类人,最容易缺铁
“铁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也是最容易缺乏的一种。”天津医院营养科主任胡若梅介绍说,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公共营养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营养缺乏病。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6-11岁儿童贫血率为5.0%,孕妇贫血率为17.2%。“临床上,6个月以上的宝宝和身怀六甲的孕妇,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是重点防治对象。”她解释说。
说防治,不是吃蛋黄那么简单
提到补铁,很多人都认为吃蛋黄是必备功课,但胡若梅主任说,补铁是项系统工程,操作并不难,但了解得全面。
预防、治疗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直接方法是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主要是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
蔬菜中含铁量不高,且生物利用率低。通过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改善缺铁性贫血,但同时会带来能量、蛋白质、脂类过量的问题,因此补充铁的膳食一定要适量。
还需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膳食中铁的消化吸收率,因此预防缺铁性贫血还要经常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
铁营养强化食品也是补充的好方法。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铁营养强化食品,也是铁营养改善的有效措施,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易发生铁缺乏的人群,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等,应补充铁强化食品或服用铁剂。
还需减少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会影响铁的吸收,在食用富含草酸盐较多的蔬菜时,可在沸水中焯一下再烹调,以减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富含植酸的面粉可用发酵的方法减少植酸含量。
茶叶中的鞣酸、咖啡、可可中的多酚类物质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易发生铁缺乏的人群,如婴幼儿、孕妇、乳母、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应不食用或者少食用上述食物。
当患有某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等疾病时,可影响铁的吸收利用。对于因疾病原因引起的铁缺乏,应结合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时补铁。
如果经营养评价并结合临床特征、生理生化检查后,确定微量元素缺乏并且日常膳食无法补充,还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