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肤娇嫩,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而且这些皮疹看起来都很相似,让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们难以区分。
痱子
通常痱子多发生在夏季,但如果给宝宝穿的、盖得太多,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宝宝也有可能会得痱子。痱子多出现在前额、后背、颈部、腋下这些易出汗且不透气的地方,我们平时所说的“淹脖子”就是其中一种。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摸上去有颗粒感,呈密集排列,通常不融合。痱子的皮疹特点是:与温度变化有一定关系。在受热后出现,待温度下降后,痱子会逐渐消退。从感觉上来讲,痱子只有轻微痒感,这也是和湿疹的不同之处。
如果痱子严重的话,可以外用一些收敛、消炎的药物,比如炉甘石洗剂。同时注意给宝宝勤剪指甲,以免宝宝抓挠皮肤。如果痱子继发了细菌感染,最好带宝宝尽快去医院,由医生帮忙处理。
湿疹
婴儿湿疹,其实就是家长常说的奶癣,是一种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大多数宝宝在2~3个月时开始长,湿疹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婴儿期多发于面颊和头皮,对称发生,常波及躯干和四肢。皮疹的特点是:发红、连成一片、有明显瘙痒感,细看皮肤很干燥,而且有皮屑。严重时会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疱、渗液、结硬痂等。 如果有渗出,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流黄水,则必须要专业医师处就诊。
脂溢性皮炎
症状较轻的脂溢性皮炎通常不需要治疗,可在3-4个月后自愈。但在这期间要注意清洗结痂,因为头皮部的层层结痂不但会影响宝宝头发的生长,还易因为宝宝挠抓破皮继发细菌感染。给宝宝清洗结痂时,动作要轻柔,方法和常规清洗方法一样。对于头皮上的痂状物,千万不要用手指去硬抠,更不要用梳子硬刮,以免损伤头皮而引起感染。
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跟湿疹很难鉴别,甚至连很多医生都会误诊。它的形成多是因为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后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过多的皮脂会瘀积在毛囊内,致使皮肤形成粉刺样毛囊性丘疹。新生儿痤疮的特点是:通常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出现,多见于男孩,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偶见黑头粉刺,少见结节和囊肿。婴儿痤疮不痛不痒,对孩子没什么影响,而且在持续3~4个月后会自行消退,所以通常无需治疗。但是要加强护理,每天清水洗脸就行,不要使用其他洗剂或油剂,同时注意不要捂热。
单纯糠疹
单纯糠疹,又叫白色糠疹,民间称“蛔虫斑”或“米汤癣”,好发于皮肤较黑的儿童。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病,与寄生虫没有必然联系,而与日晒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夏季会加重。单纯糠疹皮疹的特点为:边缘模煳的圆形或卵圆形淡白色斑,直径0.5~2.0厘米或更大。其上覆盖少许糠状鳞屑,皮损数目不定,主要分布在面部,偶尔亦见于身体其他部位。患有单纯糠疹的宝宝通常没有皮肤瘙痒、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虽然它的病程长短不一,但均可自然消退,一般无需治疗。
风疹
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而得名。风疹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左右蔓延到全身。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变成针尖样红点,像猩红热样皮疹。护理:孩子患病期间要卧床休息,吃富含维生素及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
汗疱疹
婴幼儿汗疱疹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可能与春秋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常见一些婴幼儿手足多汗,手掌或脚掌部常在春秋季出现小水疱,然后双手掌、足底脱皮,这就是婴幼儿汗疱疹。护理:避免给孩子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尽量不要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孩子的快乐心情;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建议家长不要私自给孩子用药,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遵循医嘱。
水痘
水痘的高发期,很多小孩子都要经历长水痘,长水痘会让宝宝感觉身体疼痒难受。水痘典型的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瘙痒明显,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因为身上会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的皮疹,所以大家戏称水痘为“四世同堂”。护理:大部分孩子患水痘后不需特殊治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发热出疹期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多喝水,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初期可喝绿豆汤,忌吃辛辣的食物和鱼虾。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戴连指手套,以防孩子抠烂皮肤。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