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良性/恶性体表肿块有哪些?

2018-05-22 11:53 阅读:9611

体表肿块(肿瘤)就是长在人体皮肤表面及皮肤深面的各种肿块。很多体表肿块是在无意中摸到的,不痛不痒,生长缓慢,难以察觉。体表肿块有良性、恶性之分,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良性体表肿块有哪些?

1、黑痣

正常人身上平均有15—20颗痣,大多数痣是在2岁以后才出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还会出现新的痣。按痣在皮肤上生长层次的不同,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一般情况下,痣是比较稳定的,只有极少数的痣会发生恶变,比如生长在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甲床和口唇及外生殖器黏膜等)的交界痣、蓝痣,以及小儿先天性巨大黑痣等。如果平时稳定的痣突然增大、颜色改变、破溃、脱毛或出现卫星灶、感染、疼痛等,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有些人出于美容考虑要求祛除体表的黑痣,方法主要有激光和手术两种。

2、脂肪瘤

脂肪瘤也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瘤,来源于脂肪组织,好发于四肢、躯干。大多数情况下单个存在,有时也呈现多发状态。脂肪瘤摸上去质地柔软,有清楚的边界,生长缓慢,如果未压迫神经血管,则无明显不适感,但往往影响外貌。治疗前可先做B超检查,这样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多选用手术切除。

3、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皮脂腺排泄受阻,内容物积聚形成的皮肤肿块,多见于面部、胸背部等油脂旺盛的部位,有时可见到皮脂腺开口被堵塞后形成的小黑点。应尽早手术,如果拖延,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如果已经发生红肿、疼痛、表面发热等感染的表现,最好暂缓手术,先通过药物控制感染,等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常见的恶性体表肿块有哪些?

1、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属于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是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占 86% ~94%),尤见于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本病的发生多与暴露部位的皮肤受外界因素刺激损害有关。长期受日光暴晒,受化学物质(主要为无机砷类)刺激,有创伤性因素(如慢性溃疡),以及一些已患有癌前病变(如皮脂腺痣、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以及恶变前纤维上皮瘤等)的患者易发生基底细胞癌。

治疗:该肿瘤较少发生转移,转移发生率与病变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因此早期治疗对防止肿瘤转移有很大意义。治疗首选手术,对病灶进行扩大切除。如果已经发生转移,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和化疗。

预防和注意事项:

(1)平时注意防晒,主要是防止紫外线的过多照射,出门应尽量涂覆防晒霜;

(2)及早注意和发现一些癌前期病变,及时予以处理。

2、鳞状细胞癌

鳞癌是中国人最多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皮肤癌的90%左右。鳞癌30—50岁年龄多发。往往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成。好发部位为眼睑、鼻、唇、颞、颊、额、四肢等,包皮、龟头、躯干也可发生。与基底细胞癌相比,鳞癌发展较快,易出现转移。

鳞癌的发生一般认为与环境有关,尤其与阳光的刺激有明显关系,长期日光暴晒和慢性刺激是主要发病潜因,外伤、焦油类衍生物亦可诱发本病,盘状红斑狼疮、慢性溃疡、黏膜白斑、烧伤瘢痕及长期不愈的肉芽肿均可诱发鳞癌。

治疗:争取早期手术,对较大肿瘤及分化良好者,首选手术扩大切除。手术后根据情况可再进行放疗。

3、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常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其发病率虽较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低,但恶性度大,转移发生早,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转移。目前主要采用尽早扩大切除病变组织,配合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及物理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发生于肢体的黑色素瘤,截肢(指)往往是必要的。

预防和注意事项:早期处理皮肤痣及口腔内黏膜黑斑是预防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足底、阴茎、龟头、阴道等经常摩擦部位的黑痣,应尽早予以去除。对近期有明显色泽加深、范围扩大或有其他变化的黑痣,应提高警惕,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