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化内科 /胆囊炎

解析胆囊炎的常见问题

2018-01-05 15:58 阅读:7534

天冷了,很多朋友犯了胆囊炎的毛病,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胆囊炎健康小贴士,胆囊炎发作,疼起来才真叫要人命,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生活质量下降不少,所以保健要趁早,觉得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做检查。

胆囊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主要用来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进食后,在迷走神经的刺激下,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强烈收缩,胆汁就被胆囊排到十二指肠里,通过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把油脂乳化成微滴,协助脂肪的消化的。

那么胆汁是什么成分?

主要是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和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和其他的肝脏代谢物,不含消化酶。

1、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在胆汁的PH环境里,主要和钠盐钾盐的形式存在,所以也叫胆汁酸盐或胆盐。但是,它一旦进入肠道,在肠道的PH环境里,酸性增强,就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变成乳化很强的胆汁酸,来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

2、胆固醇:是胆汁酸的前身,是用来制造胆汁的原料。

3、卵磷脂:是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反正,这一大堆混起来就是一种耐受性非常好的非毒性表面活性剂就是了,然后协助乳化和分解油脂。

胆色素是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决定了胆汁的颜色。一般来说,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需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让胆汁一直保持溶解状态,如果比例失调,就会发生沉积,混进碳酸盐类后,形成胆结石。

换句话说,如果平时高油高脂吃多了,胆固醇含量过高了,就会容易形成胆固醇成分为主的胆结石。如果平时长期只吃素的,不沾荤腥油腻,那么胆汁长期不能排出,一直在胆囊里不断浓缩浓缩浓缩,就会容易形成胆色素结石为主的胆结石。所以健康其实就是平衡,不要说什么吃,什么不吃。都要吃,都不能过分,才是均衡。

一旦胆囊里有结石堵在胆囊口,而这个时候,你吃了很油腻的食物,刺激胆囊收缩排胆汁,但是又排不出,就会引发剧烈的胆绞痛,尤其是吃完就睡的,加上体位改变石头压迫性更强,会更加加剧这种症状。(吃油腻夜宵者,珍重啊)。如果拖着不看想自己扛过去,结果混进细菌,产生炎症,石头磨着发炎的胆囊,这就更疼了。

为什么天冷了,有胆结石的更加要注意呢?

天冷了,大家胃口都开了,为了过冬不遗余力的储存脂肪,油腻食物在冬天会觉得异常可口,刺激胆汁排出的几率原本就比夏天多了好多。然后,喜欢吃冰激凌和冰饮料的人要听好了,如果你在吃了油腻食物之后,又马上吃了冰的冷饮,你好好想象一下,油脂放在冰箱里是会结块的对吧,你吃下去的油脂在冰的饮料里在你消化道里是什么个情况?加上冬天体温也下降,这种半固体的混合物多难处理啊,身体就很支持你的,会刺激更强烈胆囊收缩来让胆汁排出协助消化。一边堵住了,一边要努力挤压。这多疼啊。身体是自己的,吃东西要悠着点啊。还有种情况,就是平时一直吃的好清淡,胆汁没怎么用掉,存了好多在胆囊,突然大吃大喝,也会让胆囊一下子很激动的想要挤压自己。

当然,胆结石的具体成因还没完全研究清楚,可能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不过,已有临床证据证明,胆结石基本绝大多数是癌前病变,很多石头开出来,病理切片一做,基本都有癌化迹象。很多胆囊癌,当初都是长期放着的胆结石。所以,亲们,如果知道有石头,趁不发病,免疫力强大,恢复能力强的当下,赶紧安排几天休假,早早开开掉。早点开掉,还能保留住胆囊,如果胆囊反复发炎,导致胆囊壁毛躁,习惯性炎症,这就麻烦了,连胆囊都留不住。没有胆囊会很麻烦的,虽然机体会有代偿功能,但是胆汁被分泌出来以后就直接排入肠道了,但是会增加肝内胆道的感染几率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几率,一旦吃了油一点因为胆汁不够浓,消化不了,会经常拉肚子。趁体质好,早治早好。

那胆结石要怎么预防呢?

1、按时合理早餐;

2、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

3、适当增加运动;

4、少吃含脂肪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尽量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5、限制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如鱼子、蛋类、蛋黄、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

6、饮食以蒸煮炖烩等清淡为佳,切忌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7、增加摄入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8、宜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9、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积;

10、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因难以消化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引发胆绞痛;

1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如辣椒、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