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则痛
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体魄,梦想着一辈子都远离疾病,当今时代的人们对健康逐渐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对身体的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把自己完全托付给医生;要么对身体漠然置之、不闻不问,一旦大病形成追悔莫及,当然大多数人的健康意识确实越来越强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体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人们在健康上越来越舍得投资。通过体检了解身体的状况,从医学上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大大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可是人们在体检中的困惑是,只有在病已成形的时候医学才能做出诊断,从影像学的发展看,X光、CT、核磁、骨扫描等技术越来越先进,影像越来越清晰,但前提必须是有东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有些时候明明身体已经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而各项理化指标却告诉你一切正常!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是啊!没有东西,结果正常,不正说明身体健康吗?”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形成、发生、发展都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好比盛夏的暴雨:开始的时候先起风,然后乌云聚集,最后才是大雨倾盆,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当凉风袭来就知道将要下雨,于是携带雨具或者足不出户以做好准备。
任何医学都承认,疾病成形前都有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能在疾病形成的早期或者更早期就发现隐患、苗头,那这时治疗起来不是更容易了吗?然而让医学家苦恼的是,怎样才能在疾病未成形前就发现它?
现代医学的解决方法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理化检测的对象更微观、影像技术更清晰,争取发现更加微小的物质。或者通过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疾患,而及早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上加以预防。
几千年来护佑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传统医学在预防疾病上面是有优势的,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讲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既然是“未病”,如何发现、如何治疗呢?凡事都讲究证据,“未病”是未成形的病,怎么才能发现“未病”的证据呢?“审微恙”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何为“审微恙”?“审”字,繁体字写作“审”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审”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真相的意思。“微恙”是小疾、小病的意思,这个小病可能小到身体都没有感觉,古人常用“别来无恙乎”作为久别重逢的问候语。连载所阐述的“审微恙”将通过对经络现象、身体信号的讲解,让每一个普通人通过经络探查、时间信号、舌象判断、综合分析,自己掌握一套简单、实用、及时发现身体健康隐患(未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