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ct的区别在哪里

2022-12-23 16:51 阅读:6140
核磁共振(MRI)与CT是两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基本原理、辐射损伤、成像层面、检查优势部位、应用举例以及检查时间和费用等方面。

1. 基本原理不同:核磁共振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而产生信号。而CT检查所利用的是X线和计算机,能够呈现深部组织的截面。
2. 对人体的辐射损伤不同:核磁采用磁场(即电磁波),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相对比较安全。而CT采用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放射性损伤。
3. 成像层面不同:CT只能进行横断面成像,核磁可以任意方位成像,如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
4. 检查优势部位不同:CT对于显示肺部、骨骼和钙化有优势。核磁对于软组织,包括脂肪、半月板、软骨、肌肉、韧带等,以及神经系统和脊髓显示更好
5. 应用举例:CT适用于急诊,以及全身各部位,尤其是肺部病变、急性脑出血、外伤后患者、骨肿瘤病变、钙化等。核磁也几乎可以用于全身各部位,对于神经系统病变,明显优于CT,如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肿瘤、脑炎等。
6. 检查时间和费用不同: 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物理特性,其检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30分钟,有时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CT检查时间较短,一般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即可完成检查。另外,核磁检查的费用一般高于CT检查。

总的来说,核磁共振与CT在检查原理、对人体辐射损伤、成像层面、检查优势部位、应用举例以及检查时间和费用等方面都有不同。因此,在选择进行哪种检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