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众对糖尿病ASCVD并发症的认识,推动我国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新指南・新视点:积极启动他汀治疗,遏制糖尿病ASCVD并发症”媒体研讨会于1月23日上午在京举办,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专家肖新华教授与会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ASCVD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终约70%的糖尿病患者被ASCVD并发症夺去生命。
图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会上发言
肖新华教授强调指出,糖尿病患者的ASCVD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水平是预测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ASCVD的最危险因素。最新发布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新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再次强调了糖尿病患者ASCVD综合管理,提出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他汀治疗以控制“坏”胆固醇:推荐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使用他汀治疗,同时对于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也推荐使用他汀。
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ASCVD并发症
肖新华教授指出,糖尿病在全球是处于一个急剧增长的态势。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持续升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1.13亿,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五分之一。这一现状对国家、社会、患者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也对医务人员构成了严峻挑战。
“当人们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一般会想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肖新华教授谈到,“可是事实上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都没有意识到,在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是ASCVD并发症,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ASCVD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风险要比与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但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非是不能控制的。美国通过20年的糖尿病综合管理的实施政策,在1995年就实现了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平稳下降的拐点,使得他们心血管事件急剧减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借鉴的。
胆固醇的管理对我国冠心病死亡率的下降同样十分重要。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坏胆固醇”(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处理方面,能够减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在预防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方面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遗憾的是,中国的现状不容乐观,好多患者应该使用他汀治疗,但是没有应用,即使应用了也不能长期治疗。这会大大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2015年ADA指南再次明确他汀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基石作用
肖新华教授介绍,国际上很多大的学术机构都制定了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指南,“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借鉴这些指南和美国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我们进行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实现中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拐点的早日到来。2015年新的ADA指南公布,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视点和观念。这些观念更加强调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综合管理”。
肖新华指出,这次的新版指南也给以临床带来了新启发――
一.对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新版ADA指南明确指出,如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推荐使用他汀治疗。
二.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新版ADA指南明确指出,即便没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也推荐使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坏胆固醇”(LDL-C)。
三.他汀类药物必须长期使用。需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通过他汀类药减少缺血性卒中、心梗等ASCVD风险。不可在“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后随意停药。
事实上,“糖尿病人的胆固醇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的时间越长,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收益就越明显。”肖新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