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重点在于缺什么补什么。目前投保者抱怨最大的是“小点”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服务质量包括医技性和非医技性。如果“小点”的医生开的药,患者都必须到“大点”去拿,那就是把药也人为地“分等级”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对于“小点”的医生而言,基本检查与检验是判断病情的基本依据。如果“小点”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就会影响医生的服务质量与效能,也造成患者向上分流。这就是分级分诊的机制性的问题。机制不改,再强劲的行政手段也阻挡不了病人的流向。
都说“看病难”,而难在哪里呢?似乎也说不清楚。都说实现分级医疗是破解“看病难”的钥匙,难道分级医疗就是万能的钥匙?也不是。究竟如何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最近,广州为此而祭出“大点小点”的法宝,希望通过医保报销的杠杆分流病人。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招。
4月1日起,广州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新制度将全面实施,以强化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政策。在广州定点医疗机构中,职工医保参保人要选择1家基层医疗机构或一级医院作为其普通门诊报销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是“小点”;在选定“小点”后,再选择1家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作为其普通门诊报销的选定医院,称之为“大点”。职工医保参保人到“小点”就医,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为80%;若经“小点”首诊并经转诊后30日内,再到“大点”门诊就医,则报销比例为55%。如果不经“小点”首诊和转诊就直接去“大点”门诊就诊,那么报销比例降为45%。
新政甫出,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大点”“小点”均为“争夺”病源沸腾起来,大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小点”为吸引签约者,纷纷与“大点”签约,企求为签约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转诊“绿色通道”;“大点”也在轰轰烈烈与各基层医疗机构签约组建“医联体”,曰:实现信息共享,方便民众转诊!而民众也在“未雨绸缪”选择心仪的“大点”。由此热闹局面可以看出,新政颇有医疗资源大洗牌之功效。
且不说医疗机构与参保者如何地忙碌和如何地质疑,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招是否能够真正解决“看病难”。我倒认为,这正是发展社区医疗的最佳时机,政府出新政的同时也是在考验自己如何接招。
大凡一国政府,实行分级医疗无非有三大法宝:医保资金、医疗机构和医疗质量。所以,政府在制定报销原则之后要做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我也再次祭出三招:
第一招,因势利导,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基本硬件建设。投保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原因很多。其中,人们将看病也当作一种“消费”,而“消费”首先就是要求环境好。可是目前,广州各“小点”的条件参差不齐,因此就必须建立一个标准。然而,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出资建设,因为标准已有现成的了,接下来应该是执行。对于政府来说,何不借此机会,加强建设,使“小点”全面“达标”。也只有这样,“小点”才能通过民众“消费”的第一关。
第二招,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重点在于缺什么补什么。目前投保者抱怨最大的是“小点”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服务质量包括医技性和非医技性。比如说,如何理解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与取消以药养医?看似与“小点”的服务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实际上,关系太大了!如果“小点”的医生开的药,患者都必须到“大点”去拿,那就是把药也人为地“分等级”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药,本来就没有按医院等级来分,只有受限于医生的处方权限。可能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做的!这个思维必须改变,必须彻底消除以药养医的“恶习”!
再说,对于“小点”的医生而言,基本检查与检验是判断病情的基本依据。如果“小点”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就会影响医生的服务质量与效能,也造成患者向上分流。这就是分级分诊的机制性的问题。机制不改,再强劲的行政手段也阻挡不了病人的流向。因此,如何为“小点”提供基本检查与检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如今,第三方检查检验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未来医院管理模式的走向,所以建立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还提出“互联网+”,假如把网络医疗、智慧医疗也作为战略因素来考虑,那么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所产生的影响将不可估量,社区医疗机构也将如虎添翼。
第三招,借此机会大力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甚至使医生成为“社会人”。政府已经在全面严格地控制公立医院的扩张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未来的医院不是越办越大,分级医疗也不能作为大医院分割市场的工具。“大点”“小点”定点后,不是将病人虹吸到“大点”,而是同各项政策一起共同落实,使“大点”医生下沉到“小点”,实现功能性的“患者不走,医生走”。“大点”不能以“满足民众需要”为由扩张地盘,而是着力于解决“小点”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规范“大点”与“小点”的功能定位。当然,要使医生愿意下沉到社区,前提是要体现医生的价值,至少也不因医疗机构的大或小而制造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点”但“质”不同。因此,医保的支付政策也得随之修正,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分级医疗和医生下沉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新政之下,社区医疗机构的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提升,当硬件与软件建设得到巩固与加强,满足了患者需求时,才是“大点”“小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