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是种神奇的调味品,再寡淡无味的菜,加一点味精就变得特别鲜美。但是,为什么最近味精却被黑的那么惨?
从小就觉得,味精真是个好东西
这种神奇的调味品有种魔力,再寡淡无味的菜,加一点味精就变得特别鲜美。
但是好像近几年来,大家都对味精很排斥,关于味精的“黑幕”也频频在朋友圈和微博转发:
《可怕!味精高温加热会致癌!》
《你还在吃味精吗?味精导致高血压!》
《味精导致头晕、手脚麻木 你有“中餐馆综合征”吗?》
《伤脑的味精 你家做菜还在放吗?》
《不孕不育 居然是味精惹的祸!》
危言耸听的标题,貌似权威有理的解读,让味精的名声越来越差。据央视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消费者对味精有抵触心理。其中多数消费者表示,因为味精中含致癌物,可问到时何种致癌物时,消费者又答不上来……
问题来了,味精到底是什么?它对身体真的有害吗
厨房里亲切而又陌生的「味之素」
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
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
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原来昆布(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棕色晶体,就是谷氨酸。这些晶体,尝起来有一种难以描述但很不错的味道。这种味道,池田在许多食物中都能找到踪迹,尤其是在海带中。池田教授将这种味道称为“鲜味”。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