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你还有经常挖耳的习惯吗?

    发布时间:2017-03-03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坚持不抠耳朵是对是错

近年来,大家时常在网络上看到由于抠耳不慎导致炎症、出血、鼓膜穿孔等意外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原来抠耳朵这件令人挺舒服的事并不怎么健康。按照医生的说法,耳朵根本不需要抠,因为随着咀嚼运动,耵聍会自己掉出来。壮壮的妈妈就是秉承这一理念,并且在壮壮出生后不久还专门咨询了医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那么为何壮壮的耵聍没有自己掉出来,反而堵在耳道内影响听力呢?

先我们要了解耵聍的产生途径和迁移过程:耵聍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粘稠液体,含有一些蜡质油,大部分是角质细胞,即皮肤死细胞,遇空气干燥后,有的人耵聍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耵聍到底是“干”还是“湿”,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决定湿耵聍的是显性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耵聍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随着我们咀嚼运动,在颞下颌关节运动的传导下,耵聍顺着外耳道壁向外逐渐排出。耵聍产生及排出保持动态平衡的时候,既不会堵塞耳道,也能将耳道深部的灰尘带出,还能阻止小飞虫进入耳道深部,因此不用抠耳朵。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耵聍产生过多或者合并排出障碍的时候,这个动态平衡打破了,就会导致类似上述壮壮的情况。特别是有些人天生耳道狭窄或者外耳道炎导致的皮肤增厚肿胀,耵聍就有可能堆积在耳道内,不易排出。由于影响到外耳道的传音及鼓膜的震动,常见症状包括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甚至有的患者主诉用手敲击脑袋时能听到异常共振声音。

      精彩必读
      近日,一则关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万他维,在中...
      寒冷冬季是中风病高发季节,据了解,近九成中风...
      在医院开了药方为什么要到医院外的药房取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