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转氨酶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人们常常对转氨酶存在各种错误认识,认为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性;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等等。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一一解说。
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吗?
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除肝炎外,喝酒、过度疲劳、损肝药物、骨骼肌损伤、心肌损伤、甲状腺疾病、剧烈运动、中暑、溶血、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病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都可使转氨酶升高。此外,生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所以,单纯的转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引起转氨酶异常的原因非常多,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转氨酶升高都有传染性。
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吗?
急性肝炎时,转氨酶往往很高,可达2000 U/L以上(正常值<40 U/L),但大多预后良好。然而在急性重症肝炎、肝衰竭时,由于正常肝细胞较少,所以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反而减少,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即胆红素很高,但是转氨酶反而下降甚至正常,其实,这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现象,死亡率达60%以上。另外,胆管梗阻、瘀胆型肝炎,也可出现黄疸很深,但转氨酶不高的情况。
转氨酶恢复正常,肝病就好了吗?
转氨酶升高是肝损伤的标志,但转氨酶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肝病就好了”。如慢性乙肝、丙肝、自发免疫性肝炎及长期饮酒者,转氨酶往往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但实际上肝脏已经发生了严重病变。例如某些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功能很糟糕,但转氨酶仍正常。
转氨酶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吗?
慢乙肝、丙肝患者的转氨酶常是正常的,但仍需抗病毒治疗,否则同样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停药前可以考虑转氨酶水平,但它不是停药的唯一指标,否则可能引发病情反弹。
转氨酶升高就要用降酶药吗?
对于大多数慢性乙肝或丙肝来说,抗病毒治疗才是“治本”的方法,治了本,转氨酶自然会降下来,根本不需要使用降酶药。
肝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转氨酶升高时,一定不要盲目吃药,切记不要单纯的吃降酶药,以免治标不治本,一定要尽早到专科医院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如果是乙肝引起的转氨酶偏高,更需引起重视,尽快对症治疗。
各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各种肝病及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腹胀便秘等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消化内窥镜的诊治,尤其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的硬化和套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肝脏及胃肠疾病方面的诊治,对相关专业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熟练操作胃镜、肠镜及超声胃镜,掌握较先进复杂的内镜诊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