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从儿科医院建院至1960年放射科人员不固定,1960年正式建立放射科时有2名医生和3名技术员,随着放射科业务发展,医技人员不断增加。如今科室有在编工作人员51名,非在编工作人员3名。同时每年返聘若干退休人员,录用数名进修医生、招收小儿影像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放射科设备从旧到新,从少到多,从只能进行传统X线诊断到开...
展开>>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从儿科医院建院至1960年放射科人员不固定,1960年正式建立放射科时有2名医生和3名技术员,随着放射科业务发展,医技人员不断增加。如今科室有在编工作人员51名,非在编工作人员3名。同时每年返聘若干退休人员,录用数名进修医生、招收小儿影像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放射科设备从旧到新,从少到多,从只能进行传统X线诊断到开展心血管造影,如今已开展小儿全身CT、MR检查。20世纪60年代初,放射科只有30mA美国(匹克)X线机一台作为透视用,另一台为常规摄片机。1970年添置400mA国产X线机,兼用作透视、X线摄片和胃肠道造影检查等。1983年放射科在原枫林路183号院址改建,添置了原东德D-350X线机兼用为常规X线摄片和胃肠道特殊检查;另外添置了原东德D-1500mA正侧位双向心血管造影X线机开展小儿心血管造影。1991年更新心血管造影X线机,添置了东芝2000mA双向轴位X线造影机。1993年6月添置了东芝500mA遥控透视点片装置专用于小儿胃肠道造影检查。1995年初门诊放射科再次改建,配置了2台日本岛津X线机用作常规摄片和透视工作。1999年添置GE螺旋CT机,为临床解决了不少以前传统X线检查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放射科诊断水平上了一个台阶。2008年3月儿科医院搬迁至闵行区万源路399号新院址,放射科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普通X线摄片全部采用CR、DR摄片,而64排GEVCT机和SiemensAvanto1.5TMR机的应用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2011年7月起院级PACS逐步上线,并逐步完善,放射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科室人员编制和设备情况:目前科室51名在编工作人员包括诊断医师21名,具有医学博士学位6人,医学硕士14人。在读研究生2名。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26名技术人员中,主管技师5名,技师21名。在编人员另包括3名护士,1名文员。非在编人员包括退休反聘、工务人员、进修人员和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概括:放射科临床工作包括常规X线、胃肠道造影、膀胱排泄造影、肠套空气灌肠整复、CT和MRI检查等。年工作量约22万人次,其中X线检查占80%左右,CT和MRI各占约10%。放射科临床工作按专业进行分组,包括头颈组、心胸组、腹部组、骨骼肌肉组、新生儿组和介入组。各组组长和主要组员定期与临床科室开展业务学习,组织各专业读片会,进行病例讨论,介绍新技术应用。放射科每周一次科室内业务学习,内容包括小儿影像技术进展、手术证实疑难病例读片讨论、住院医生英语读书报告会、国内外会议参会后汇报等。放射科在院内举行每月一次针对全院规培医生的影像诊断讲座。并定期向进修医生、研究生讲授小儿影像学课程。对外交流和合作、科研论文发表、继续教育项目:放射科目前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招生点,已培养毕业研究生多名,目前有在读研究生两名。每年有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人员在科室学习。每年放射科有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如2013年国际会议被录用摘要5篇,大会发言4篇,展板1篇;全国性会议被录用摘要13篇,大会发言6篇,展板7篇。2013年科室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5篇。近几年仍持续有多篇中英文论文发表。在医院的支持下,科室近几年连续有人员至国外进修学习,2013年2人至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进修半年。2015年1人至美国斯坦福大学儿童医院学习,2015-2016年1人至香港学习,计划2018-2019年派3名员工到美国学习。近3年来,科室获得3项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支持。2012年起连续举办多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儿科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获得好评。放射科分别于2009、2011、2014、2016、2017年度获得院级年终评比“优胜科室”称号,2013年度获得“文明窗口”称号,近年来并有多名员工获得院级年终评比“十佳医务青年”、“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总住院”称号。放射科联系电话:021-64931805(服务台8:00-12:0013:30-17:0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