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1960年李鸿儒院长决定在骨科中建立手外科组,由杨东岳教授筹建并负责,1979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显微外科实验室,1981年手外科创业者杨东岳教授因肝癌不幸病故。他首创“游离足趾再造拇指”、“世界第三例游离皮瓣移植”、“游离异体膝关节移植”、“国内首例游离胸大肌皮瓣移植”为中国手外科写下光辉—页。1984年华山医院成立独立...   展开>>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1960年李鸿儒院长决定在骨科中建立手外科组,由杨东岳教授筹建并负责, 1979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显微外科实验室,1981年手外科创业者杨东岳教授因肝癌不幸病故。他首创“游离足趾再造拇指”、“世界第三例游离皮瓣移植”、“游离异体膝关节移植”、“国内首例游离胸大肌皮瓣移植”为中国手外科写下光辉—页。1984年华山医院成立独立的手外科,由顾玉东任主任并兼任显微外科实验室主任,手外科病床43张(正式23张、地下室20张),专职医师8人,实验室专职技术员5人。1985年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委托承办《手外科杂志》,王澍寰任主编,顾玉东任副主编。1993年更名为《中华手外科杂志》,顾玉东任主编。现任编辑部主任劳杰,1989年成立上海医科大学手外科研究所(后更名复旦大学手外科研究所),由顾玉东任所长。199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手功能重建部级重点实验室,1995年在原上海医科大学的资助下在上海医科大普建立手功能重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王澍寰为学术会主任委员,顾玉东为实验室主任,1993年成立华山医院手外科分院,陈德松任常务院长。1994年成立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顾玉东教授任所长。1995年手外科成为上海市领先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手外科成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手外科、显微外科培训基地,国际手外科协会培训中心,国际AO协会手外科培训中心。 1996年一2012年成为“211工程”(Ⅰ一3期)重点学科的建设项目。2005年评为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2006年成立产瘫诊治中心。2014年得到欧洲腕关节镜协会(EWAS)授权,成为其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腕关节镜培训基地。手外科目前分为8个临床小组,分别由陈亮、董震、劳杰、赵新、王涛、虞聪、徐文东以及徐雷8位教授领衔,在臂丛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卡压、上肢骨与关节损伤与疾病、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上肢畸形及肿瘤、中枢瘫以及下肢神经损伤等领域为广大患者服务。拥有9病区、33病区、34病区三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11张,同时有手外科肌电图室、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显微外科实验室以及《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等附属部门。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教授13名,副教授6名,主治及住院医师20余名。| 科室特色 |--------------该科在顾玉东院士带领下,手外科学科在国内处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其中“臂丛损伤诊治和基础研究”处国际领先水平,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本单位是教育部重点学科、211-Ⅲ期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手功能重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和总编辑所在地、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委单位(名誉、现任、侯任、顾玉东、劳杰、徐文东),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单位(徐建光)。在组织移植(足趾、皮瓣)、周围神经损伤与卡压的诊治、手功能重建的临床及科研中工作,先后获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17项,在全国卫生科技中发挥领军作用。积极开展“急性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拇指与手指再造”、“手部复合损伤之皮瓣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和“臂丛神经损伤与诊治”等多方面临床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60年代建科初期,杨东岳教授建立清创常规、随访检查制度,1000余例手外伤感染率仅2.5%,达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手外科的基础。1966年首创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5年设计二套供血系统及新的血循危象分类与处理,使足趾移植成活率提高。至1987年已移植400余例,成活率达98%,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先后获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甲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1973年与国外同期首创下腹部游离皮瓣移植,1978年胸大肌皮瓣获卫生部乙等奖,1983年小腿外侧皮瓣获上海市三等奖。1985年静脉干动脉化皮瓣,1989年尺动脉皮支皮瓣,1992年鼻烟窝皮支皮瓣。上述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1980年首创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治疗长段神经缺损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5年)。与此同时,该科十分重视显微外科基础研究,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大白鼠断肢再植、鼠耳再植、大白鼠足趾移植模型。血管吻合后血管内皮细胞愈合机制,血管平滑肌Ca-ATP酶、血液凝固及抗凝系统变化,tPA溶栓及激光缝接血管等研究,上述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1960年代初开始进行臂丛手术探查、粘连松解与修复。1970年首创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1986年首创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难治性臂丛根性撕脱伤。上述成果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003年首创肱肌肌支移位、旋后肌支移位修复臂丛下干损伤,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因设计健侧颈7治疗脑瘫及其他新方法重建手功能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970年起对手臂麻痛及肌萎乏力的周围神经卡压征,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治,肩胛背神经、尺神经卡压、桡神经卡压等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手外科肌电图室创建于1987年,以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为特色。创立了臂丛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方式并摸索出了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测的方法。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高级1名,中初级6名。平均每月检测患者1500余人次,术中检测平均每月300余人次。每年举办全国周围神经肌电图学习班,带教进修生30余名,是上海司法鉴定中心指定临床电生理检查部门。2005年起,肌电图室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陆续确定了多根神经卡压的电生理诊断方法,不仅致力于减少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误差,而且开始将MEP、CPT、SFEMG等技术引入周围神经卡压疾病的诊断,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卡压性疾病诊断准确率。其自主研发的神经康复治疗仪于2011年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正式成立于2003年,主要为上肢疾患患者提供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目前配备手功能康复室主任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4名、康复技士3名。编纂了《临床手功能康复医学》以及《手功能康复治疗常规》。现在,手外科为华山医院特色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病员,同时也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曾获“全国劳模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教授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及全国劳动模范、科技功臣,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成为医务人员的楷模。| 教学情况 |--------------手外科目前平均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4-6名,硕士研究生2-4名,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20余名。定期举办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及手外科新进展学习班、手外科显微外科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神经肌电学习班、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暨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臂丛神经损伤与肩关节镜学习班、腕关节疾病与腕关节镜操作学习班、手外科皮瓣学习班,上肢肿瘤学习班、手外科康复学习班,内容涵盖手外科的各个领域。每年培训学员300名左右。同时手外科承担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显微外科基础理论与操作,每年培养临床研究生80余名。| 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1992年建立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2005年经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带头人顾玉东院士的领导下,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部市级奖17项。本学科的专业特色为急症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拇指与手指再造,皮瓣移植,周围神经损伤和卡压诊治,臂丛和产瘫诊治,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方面:1、手功能重建:包括手外伤防治、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手部神经肌腱骨关节缺损的修复;2、周围神经卡压: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过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凋亡技术进行干预与调控,找到有效的防治肌萎方法;3、臂丛神经损伤:提高臂丛损伤疗效及相关的基础研究水平,健侧颈7移位术后大脑功能区域转换机制的研究,拓展健侧颈7移位的应用,修复脑瘫肢体功能。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大脑重塑功能的研究通过神经桥接与控制瘫痪手的神经连接,恢复瘫痪手的功能,为研究周围神经移位后脑功能重塑的规律提供了极重要的机会。肌皮神经肱肌支及皮支移位重建正中神经功能的研究。实验室每年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接待高级访问学者来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示教内窥镜,得到学员的好评。承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学习班,完成对外开放课题的申办。2016年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在进行3年评估(2013-2015年)中,荣幸优秀。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