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武汉大学病理中心前身是于1943年由湖北省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由全国特级教师王典羲教授、伍安顺教授创立。建室之初,王典羲教授同时兼任原湖北省医学院教务处负责人;邢寿富教授是国内最知名的淋巴瘤病理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五十年代早期病理解剖学教研室除承担教学任务以外,同时承担原附属第一、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口腔医...   展开>>

介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武汉大学病理中心前身是于1943年由湖北省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由全国特级教师王典羲教授、伍安顺教授创立。建室之初,王典羲教授同时兼任原湖北省医学院教务处负责人;邢寿富教授是国内最知名的淋巴瘤病理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五十年代早期病理解剖学教研室除承担教学任务以外,同时承担原附属第一、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武汉市三医院、武汉市七医院的临床病检和武昌区的法医尸检工作,并定期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1975年本单位与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要参与了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的病理解剖的考古研究。1994年因三甲医院需要有独立的病理科,熊永炎教授带领一部分病理学教师和技术员创建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17年12月27日,为促进学科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武汉大学医学部宣布病理学教研室与中南医院病理科重新合并组建武汉大学病理中心。病理中心历经近80年的风风雨雨,现有在职员工50余人,病理医生和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有海外留学经历15人。硕士生导师5人。临床病理诊断方面:近年来每年完成临床外检量5万例,年术中冰冻快速诊断约4000例,年院外会诊病检量超过3000例,年分子病理病检量超过2000例,非妇细胞学及术中快速细胞诊断4000余例。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免疫组化检测、荧光原位杂交、PCR、一代及二代测序等技术,使病理诊断精确到分子水平,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得到了高度认可,为临床和社会提供了优质服务。病理科每年参加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等国际、国内的相关室间质评,通过率达100%。2014年病理科成为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国家卫计委指定的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目前和国外多家知名医疗机构有远程会诊合作。近几年科室逐渐进行亚专科发展,目前有淋巴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软组织、呼吸系统、乳腺和妇科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亚专科,为肿瘤病理精准诊断及建立临床病理MDT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团队基础。教学方面:承担各专业的病理中、英文教学以及主要参与CPPT的教学改革,荣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教学业绩奖等。主编了《损伤与反应》、《炎症性肠病病理鉴别诊断》、《非传染性肝脏疾病病理图谱》和CPPT各系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参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病理学》第三版和第四版本科生教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病理学实习教程(双语版)》、《病理学实习指导》等教材。自1978年成为本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以来,共培养硕士生150余名,代表性的有美国知名消化病理专家王汉林教授,中山大学分子病理主任柯尊富教授。病理科为第八届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一届主委和武汉市第11届和12届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专业委员会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科研方面:目前病理中心有消化、肺癌、神经、淋巴造血4个主要研究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省市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不同级别的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包括湖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申请和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目前与医学研究院和化学院都有很好的科研合作,在研科研经费约200万。近5年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中科院/JCR1区论文15篇,热点、高被引论文3篇。武汉大学病理中心将一如既往的在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持续并快速的发展,狠抓病理诊断质量的“生命线”,规范化病理诊断流程,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夯实基础,做强特色,继续发扬一代又一代“武大病理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开创病理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