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导航
介绍: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由龙远伦教授于1980年成立的同位素室逐渐发展而来,1998年独立成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其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处于重庆市区县领先地位。1980年四川省涪陵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同位素室1999年更名为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成为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基地2016年成为重... 展开>>
介绍: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由龙远伦教授于1980年成立的同位素室逐渐发展而来,1998年独立成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其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处于重庆市区县领先地位。1980年四川省涪陵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同位素室1999年更名为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成为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基地2016年成为重庆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单位2017年列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工作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21年列为涪陵区卫健系统“名科”培育科室2021年成为重庆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副主委单位2021年成为重庆市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2021年更名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科一贯重视人才梯队及科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上级医师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健康的良性循环。科室多次被评为涪陵区卫健系统“文明科室”、重医附二院“优秀优秀住培专业基地”、院级“业务工作先进科室”和“先进住培带教科室”等荣誉称号。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医师系列(8人)、技术系列(9人,其中检验技师5人、影像技师4人)、护理系列(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在职硕士研究生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2人。核医学科倡导医务人员多技多能,已有4名医务人员同时具有NMI、CT及MRI大型设备上岗证。科室主任、支部书记赵义刚,本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副主任医师,“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兼任重庆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委员。一、医疗工作:核医学科临床工作主要包括核素显像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体外分析检测、脏器功能测定四大部分。核医学科现有SPECT/CT成像系统1台,甲吸仪2台,活度计2台,化学发光仪9台以及用于核素内放射治疗病床4张。年SPECT/CT检查病人约4000人次,放射性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约100人次和甲亢300人次,体外分析检测15万人次。现已购置西门子最高端BiographVision450PET/CT1台,目前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长远规划中将新增业务用房3500平米,新进专业技术人员10人,新购置SPECT/CT1台、D-SPECT1台、PET/MR1台、回旋加速器1台等先进设备,新增核素治疗病床20张。1、核医学诊断项目利用微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对疾病进行诊断。主要反映病灶局部的血流、功能和代谢情况,发现病变。具有无创、检查过程简单、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开展的核素显像诊断项目有:PET/CT肿瘤显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肿瘤诊断影像检查,其主要应用在鉴别良恶性病变、寻找未知的原发肿瘤、已知恶性肿瘤分期、监测恶性肿瘤疗效、探测肿瘤是否复发、指导放疗计划等。由于PET/CT检查可以一次性获得核医学代谢影像和CT解剖图像并实现两者融合,其对病灶的监测具有高灵敏性,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价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且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PET/CT心肌代谢显像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级、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价值。PET/CT可以通过一次扫描获得精确的心脏解剖及功能图像,可实现一站式诊断,PECT/CT提供的融合图像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准确反映心肌梗死部位的范围、程度、存活心肌状况和心功能情况。核心脏病学检查:包括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PCI术后以及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左、右心室功能测定;评价室壁运动和化疗后心肌损害程度等。内分泌系统核医学: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异位甲状腺的诊断;颈部肿物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以及内照射治疗;甲状旁腺、唾液腺疾病的诊断等。骨骼系统的核医学: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青枝型、疲劳性骨折的诊断;移植骨血供和存活情况的评估;原发性骨肿瘤血供情况和全身骨转移情况的评估;代谢性骨病全身骨骼情况的评估等。消化系统的核医学检查: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消化道蛋白丢失的诊断,食道通过情况、胃排空和胆囊功能的评估,胃食道返流的诊断,门脉高压的测定等。肾动态显像:肾动脉狭窄或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损害的评价;糖尿病等原因导致肾微小血管病变后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移植肾的监护等。2、核医学治疗项目: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导性的与病灶结合,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或β射线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目的。由于γ或β射线在体内的有效射程很短,不会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损害。目前开展的放射性核素治疗项目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利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甲亢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效方法。因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进程中,碘元素是必备原料,放射性碘和稳定性碘具有相同的生理生化特性,因此甲状腺组织同样对放射性碘有高度的吸收和浓集能力。大量浓聚的放射性碘使甲状腺受到辐射作用,部分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使甲亢缓解或治愈。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影响很少或基本不受影响。131I治疗甲亢适应范围广,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一次治愈率高,费用低,在西方一些国家已将此作为甲亢治疗首选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甲状腺癌按病理分型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混合癌及未分化癌等,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分化较好,具备部分正常甲状腺细胞摄取碘的能力,可以采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131I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摄入体内的131I主要聚集在有甲状腺功能的组织里。当正常甲状腺组织被去除后,分化好的甲状腺癌组织能够摄取足量的131I,利用131I衰变发生的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抑制复发或转移灶生长的目的。手术+131I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案。转移性骨肿瘤89Sr治疗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直接沉淀在骨骼的转移病灶上,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起到消除水肿,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与双磷酸盐药物相比,该类药物治疗具有与转移灶结合更加紧密,对转移灶局部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的特点。3、核医学体外分析检测项目:是应用各种体外分析技术和方法对取自人体标本进行微量生物物质检测分析,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相关信息的临床实验室。目前开展的体外分析检测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激素、胰岛类激素、垂体激素、性激素、肾上腺激素、肝纤酶谱、炎症标志物、高血压标志物等70多项实验室检测项目。二、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核医学科独立或与临床科室或与其他医院协作,在体外分析检测、核素功能显像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荣获涪陵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获涪陵区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篇,结题市、区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参编专著2部。优势与特色:1、内分泌核医学及靶向治疗的研究:科室在渝东南地区首先涉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靶向治疗的研究,某些领域达到了市内先进水平。2、心血管核医学研究:广泛开展了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并对其方法学、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探索。2、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是心脑血管、肿瘤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包括:1、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放射性治疗:18F-FDG的肿瘤显像研究:充分发挥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优势,进行肿瘤的早期诊断,并对复发病灶和疤痕组织进行鉴别,以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及早发现转移病灶,指导肿瘤穿刺活检,辅助肿瘤放疗生物靶区勾画。125I粒子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的研究,“粒子植入治疗”是国际上流行的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可在CT、超声的引导下或术中将125I粒籽源植入瘤体,通过β射线持续照射,可杀灭或缩小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无须外科手术。2、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瘤的PET研究:开展中枢神经系统18F-FDG显像,主要用于脑肿瘤的分级、手术后复发的判断,阿尔兹海默诊断和病情评估,癫痫病灶的探测和定位,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的鉴别诊断,痴呆的辅助诊断,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3、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的研究:开展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18F-FDG显像,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存活心肌检测、治疗决策制定、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4、图象融合的研究:这是当前国际研究前沿,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面,核医学的图象以功能影像为主,与其他形态学研究相结合,进行图象融合,可提高医学影像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三、教学与人才培养:核医学科作为重庆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承担了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等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实习带教任务,同时作为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每年承担20余人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年招收住培学员1-2名。在临床培训中狠抓“三基”,同时特别重视临床思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主动自觉的学习和工作作风,积极引导住院医师参与临床科研活动。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近年来核医学科连续多年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癌多学科诊治”学习班,以提高区域内医师甲状腺癌综合诊治水平。并与此同时,科室每年会选送1-2名业务骨干赴国内一流医院核医学科进修学习及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和培训班20余人次,了解国际、国内核医学发展动态。门诊地址: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医技3楼门诊时间:参见医院专家门诊列表病房地址: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医技楼2楼(涪陵区高笋塘路2号)通信地址:涪陵区高笋塘路2号,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核医学科联系电话:023-72227931(核医学门诊),023-72230390(ECT、核素治疗)专科特色: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是现代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少量射线,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分期、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放疗部位的精准选择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是评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更是评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核医学在分子影像、精准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主要开展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2、核素靶向治疗:主要开展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锶-89治疗骨转移肿瘤、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等。3、体外分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主要开展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性腺激素、高血压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贫血标志物等。4、PET/CT分子影像融合技术:主要开展肿瘤全身及局部PET/CT显像、脑糖代谢PET/CT显像、心肌糖代谢PET/CT显像、PET/CT图像辅助放疗靶区勾画等。团队介绍:赵义刚中共党员,本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副主任医师,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专业特长:从事核医学工作28余年,主要擅长甲状腺疾病核医学诊治及SPECT/CT功能影像诊断,尤其在甲亢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癌术后碘-131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核素诊治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学术成就:重庆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核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参编《核医学临床医师手册》1部,主持或参与市级、区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院级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咨询办公电话:13709462348(手机),023-72226105(座机)勾正兴中共党员,本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副主任 收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049号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7Copyright © 2006-2021 cnkang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权归属: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