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重症医学是一门研究危及生命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前身一一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肇光教授于1978年创立的外科监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重症监护病房之一。学科奠基人吴肇光教授多年前就提出重症医学需完成的三大任务:挽救生命、创造条件、治疗病因。四十余年来,在蒋豪教授、薛张...   展开>>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重症医学是一门研究危及生命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前身一一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肇光教授于1978年创立的外科监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重症监护病房之一。学科奠基人吴肇光教授多年前就提出重症医学需完成的三大任务:挽救生命、创造条件、治疗病因。四十余年来,在蒋豪教授、薛张纲教授诸杜明教授、钟鸣教授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96年,外科监护室归属麻醉科管理。1999年,诸杜明教授主持外科监护室工作,次年担任外科监护室主任兼任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外科监护室独立建科,重症医学科正式创建2005年A楼监护室创建,承担了干保及特需医疗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同年肝移植监护室创建,承担着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2012年,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总床位 38张。同年,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被列为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重症医学科接手管理心脏外科监护室。至此,外监、A监两个综合监护室与心外监、肝外监两个专科监护室的四位体格局正式形成。2018年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家危重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成为国家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精益求精、团结进取的医疗团队,目前有在职医师45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20名、住院医师15名;研究人员1人;技术人员9人。平均年龄37岁,1/3以上医师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有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业优秀学术带头人,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基本简介-空间布局及临床医疗服务重症医学科下设四个部门(两个综合ICU和两个专科ICU)。外科监护室(病床28张)主要收治胸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等围手术疑难、危重症患者及危重产妇。外科监护室A(病床10张)主要收治外科围手术期危重症、危重症高干保健及内科疑难重症患者。肝外科监护室(病床28张)主要收治肝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患者。对肝衰竭和肝移植术后危重病人的心肺功能不全、AKI全身性复杂感染和器官排异的处理与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脏外科监护室(病床40张)主要收治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如各类瓣膜,大动脉手术,冠脉搭桥,心脏移植等,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使用量上海第一,居全国前列。重症医学科在围手术期监护、器官移植术后的综合管理、心脏重症、脓毒症、呼吸衰竭、营养支持、重症超声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能独立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肾脏替代治疗、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气管切开、体外膜肺氧合、重症超声等重症相关的技术。在各类重症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建立了系统化的诊疗规范,形成了包括心脏大血管重症、肝脏重症、体外生命支持、呼吸治疗、老年医学等多个亚专科。科室近年来积极开展新技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66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重症超声用于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的诊治流程”等多项技术获得中山医院新技术应用推广奖。智慧ICU一一数智融合发展新方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总结传统重症监护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规划并实践了以数字孪生重症监护为思路的新发展理念。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了以病房-病床-设备为组织分级体系的重症设备数据中心,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详细数据记录,以数字化的思维记录、解构和认知重症,支撑形成“数字重症”的坚实基础。以疾病为中心,建设了重症知识库,形成了疾病谱全面,涵盖数据标准、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评估量表、质控规则、专家共识、管理指标等在内的多源知识库,汇聚了重症相关疾病谱的“高质量专业认知”。以此为基础,复日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和相关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以数据和知识两大医院核心信息资源为支撑,开发建设新一代“数字李生重症监护室”。经过近一年的积累,重症信息平台已经集成了 108床,200台设备、10TB数据,2000万条记录,开发近100个评估量表,200个计算模块,600个数据接口,实现了护理无纸化、移动化和自动化,近10项科研工作正在进行中,数智化发展初见成效。后援保障-中山医院重症护理团队我院重症护理作为护理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以“标准化、专科化、人性化”为原则,并依托医院强大的合作平台和学术资源,已形成一支敬业奋进、技术精湛、集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护理团队。其中副高级职称 4名,博士1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上研究生3名。2015年,入选复旦大学临床护理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首批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实训基地;上海市首批ICU适任证书优秀“实训基地”;CMB中国高级护理实践(APN)人才培养和使用项目全国三家试点医院之一;2015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改善医疗服务创新亮点评选获优质服务岗。在护理部主任张玉侠教授带领下,先后获得“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支持,并积极推进《重症护理》研究生课程建设,5人获得上海市护理人才培育项目支持,推动我院重症临床护理技术及学科水平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潘文彦总护士长作为重症护理学科带头人,注重专科护理建设,搭建重症专科教学团队,构建多元化。进阶式的培养方案,主要围绕重症专科技术,建立重症护理专科人才培训方案,形成完整的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包括重症体外生命支持专科、重症静疗专科、重症患者气道专科、重症营养专科、重症伤口造口专科等。各护理专科以组长牵头,带领各专科小组成员从技术、科研、创新多方面纵向发展。在危重症救治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彰显重症护理价值。近年来,基于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开展了多项基于证据的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取得显著效果,获得了JBI全球卓越循证护理中心的荣誉,其中ICU循证探视项目获国际循证卫生保健JBI最佳循证实践案例。护理团队倡导患者安全为永恒的主题,使用科学质量改进工具持续质量改进,获得第四届全国护理质量提灯奖--金奖;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护理组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患者安全管理案例”最具价值案例;第六届上海市护理质量改进成果奖。近三年,重症护理团队主持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达43分。发表专家共识2篇:专利申请及专利转化20余项;主编与参编书籍6本。重症护理团队始终牢记使命、践行社会担当,发扬战斗精神。在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公共应急事件中都发挥了国家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时,重症护理团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高度的大局意识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积极支援多地抗疫,展现出那股冲锋在前、不畏困难的坚韧与勇毅。这就是勇于担当的中山重症护理人,守护着生命的巾帼天使们。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