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目前为上海市重点扶持学科、上海市急重症培训基地、国家级ECMO资质培训基地、GCP基地。每年收治心、胸外科围术期危重症患者超过12000例,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重症病区之一。目前床位80余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硕士生导师2名,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博/硕士生导师5名。正高2名、副高4名...
展开>>
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目前为上海市重点扶持学科、上海市急重症培训基地、国家级ECMO资质培训基地、GCP基地。每年收治心、胸外科围术期危重症患者超过12000例,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重症病区之一。目前床位80余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硕士生导师2名,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博/硕士生导师5名。正高2名、副高4名、呼吸治疗师1名、专职副主任药师2名、营养师1名,医师团队博士占比超过80%。建有心脏重症、食管重症、其他胸外重症和肺移植等4个亚专科。科室近5年课题资助40余项,其中国家级17项,经费累积2000万。发表一区SCI文章50多篇,影响因子累积500分,单篇最高31.25分。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主持临床研究20余项。同时科室也承担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研究生及进修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主编教材(专著)3部、主译1部。2002年起率先在国内专科医院ICU施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救治心脏术后并发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至今已累计治疗900余例患者,治疗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或并发急性肾衰的重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我院ICU现在已成为上海市急性肾衰治疗协作网成员单位。2005年起为术前心衰合并严重水肿的患者进行术前超滤治疗,为接受手术创造条件,使得很多以前被认为存在手术禁忌症的心衰患者重新获得了手术治疗机会。2006年起治疗普胸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同时合并存在全身水肿的患者采用床旁血液透析技术进行辅助治疗,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脓胸(感染性休克)存活。针对旁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临床科研工作:“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系列研究”在2003年12月获得“全军临床医疗成果叁等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455医院合作完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胸部手术的主要术后并发症。我科在诊治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流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痰进行有效的引流,联合PCT等血液指标指导抗感染用药,合理的营养支持,严密的水电解质等内环境监控调整等综合措施,使得超过85%的严重感染患者得到了治愈;对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通气序贯治疗,使约40%的这类重症患者避免(或延迟)在术后早期气管切开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为普胸外科高危险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术后支持。心脏术后围术期肺动脉高压一直是心脏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05年开始,ICU开展吸入NO治疗心脏术后肺动脉高压技术,对可逆性肺动脉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显著疗效。2006年开始又逐渐推广应用到肺移植术后降低肺动脉压和应用到部分普胸外科术后并发ARDS难以脱离呼吸机的患者的治疗。2008年以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了高龄化,急危重症增多的趋势。高龄严重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00例/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20例/年,危重症心脏瓣膜手术200例/年,且逐年增加。科室针对危重病情,加强术后有创连续心排量监测,积极应用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IABP),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技术(CRRT)和体外膜肺支持(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将高龄急危重症生存率的提升至80-85%。心胸外科手术创伤大,尽管近几年以微创腔镜手术为主,但术后由于胸管的存在仍导致患者感觉疼痛,甚至不敢深呼吸。术后患者身处监护室没有亲人的陪伴难免有紧张焦虑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谵妄。我科建立了一系列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安全舒适的度过围术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