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东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收治住院患儿数量在全市综合医院居首位,科室设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中心,是东莞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桥头堡,也是一个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成立于1991年,成立时床位18张,是当时东莞市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病房。成立后,科室相继开展了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等技术,并...
展开>>
介绍:
东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收治住院患儿数量在全市综合医院居首位,科室设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中心,是东莞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桥头堡,也是一个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成立于1991年,成立时床位18张,是当时东莞市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病房。成立后,科室相继开展了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等技术,并在东莞率先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新技术。2011年,伴随医院整体搬迁至万江新址,新生儿科(儿科二区)得到了全新发展。至今,新生儿科编制床位增至60张病床,开放床位66张。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床(NICU)24张,年收治病人数达3000人次,是全市综合医院中最大规模的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中心。普济院区新生儿室也于2017年开设,开放床位20张,年收治病人数超1000人次,两个院区协同,进一步扩大了我院新生儿科的专科规模和辐射能力。目前,东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并于2016年获得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建设补助。2016年,科室获得原东莞市卫计局授牌,成为东莞市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基地(新生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室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人才结构完善。目前,共有医护人员68人,其中医生20人,护士48人。医生队伍中,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11人,硕士比例达45%;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医生业务骨干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护士队伍中,本科23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0人。团队朝气蓬勃,可持续发展性强。新生儿科实施全封闭式管理,病区内设有闭路电视探视系统。重点开展(极早)早产儿和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救治、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及脑功能监测、脐血管置管及PICC置管等治疗技术。新生儿科配备了国内极少数NICU拥有的空气净化系统,病区空气净化采用垂直层流空调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和生物粒子,其环境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同时阻断了感染发生过程的基本环节。同时,科室还配置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专用婴儿型呼吸机10台、双水平SiPAP1台、无创CPAP机多台、高流量通气装置多台、T-组合复苏器1套、Bayer348血气及电解质分析仪2台、美国雷度TCM经皮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监测仪1台、视频脑功能监护仪1台、亚低温治疗仪1台、转运呼吸机/暖箱系统1套、自动脑干诱发电位仪1台、经皮测胆红素仪2台,以及足够数量的蓝光治疗仪、床边多功能监护仪、新生儿暖箱、开放式抢救台等。先进的设备,保障了科室技术的顺利开展。在教学方面,科室多年来承担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等院校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并接受二级医院医生的进修带教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评为先进教研室。自我院成为东莞市唯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后,科室大力加强对住培医生的培训要求,重点培训临床思维,规范临床操作,顺利完成对多地区多名住培医生的培训。2018年,该科袁海超医生等代表医院参加东莞市医师协会主办的“2018年东莞市住培医学模拟教案设计比赛”,荣获一等奖。在科研方面,科室承担了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生长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中的作用”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科室有近百篇论文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新生儿科杂志》等杂志发表,并有SCI论文1篇。诊疗范围:万江院区新生儿科和普济院区新生儿室两个病区主要诊治(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败血症、脑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病种。特色技术与服务:作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多名医生、护士曾赴北京儿童医院、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香港圣德肋撒医院、美国杰克逊纪念医院、美国费城儿童医院NICU等国内外大型医院进修学习。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改进,科室形成了多方面的特色技术和业务板块。早产儿管理:科室在早产儿的体温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静脉营养和喂养管理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方案,并不断更新,制定适合科室实际应用的各项早产儿治疗指引和流程,包括早产儿呼吸管理流程规范、早产儿静脉营养使用指引、早产儿喂养操作流程等。近年来,科室购入了多种先进的无创呼吸支持设备,包括T组合复苏器、双水平无创SiPAP呼吸机、高流量通气装置等,减少了有创通气的使用,明显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早产儿的救治质量。同时,科室重视早产儿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和监测,制定了规范的营养方案,增加了微量元素、甘油磷酸钠等营养补充方案,提升了早产儿的救治质量。规范早产儿用氧和氧浓度监测,按指南规范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科室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新生儿科(极早)早产儿救治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科室成功救治胎龄25+周、出生体重仅730克的极早早产儿1例;2018年,科室成功救治出生体重仅650克的早产儿1例,不断刷新极早早产儿的救治记录。在专科护理方面,新生儿科开展了PICC及脐静脉置管技术,明显减轻了早产儿治疗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风险,提升了新生儿专科护理水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最迅速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溶血病换血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1995年起,我院在全国率先开展输血泵全程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改进了传统的脐静脉插管单通道换血术,其优点为操作安全、简单、方便。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这使不少高危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避免了因核黄疸而导致智力低下的严重后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因此获得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该技术水平位居全市的领先地位,全市大多数镇区医院尚无开展,严重患儿均直接转送到我院行换血治疗。无创/有创通气治疗:1992年,科室在东莞市率先开展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经过20多年的实践,目前已有高频、常频呼吸机、T组合复苏器、双水平无创SiPAP呼吸机、鼻塞CPAP、高流量通气装置等多种有创/无创呼吸支持设备,能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及各种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市内新生儿转运工作:伴随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带来了早产儿数量的大幅上升,急救需求不断增加。为更好救治东莞市危重新生儿,2016年,东莞市卫健局牵头成立“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指定我院和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为我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市级救治中心。2017年,新生儿科开始开展全市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至今已成功救治多例转运来的危重新生儿。产儿科合作开展围产医学:围产医学提倡加强产、儿科的合作。产科对于监护胎儿正常发育、及早发现高危妊娠、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科对于了解孕期胎儿情况、挽救危重新生儿、进行产后监护发挥着关键作用。两者密切合作,能更好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近年来,医院不断完善产科、新生儿科的合作制度,设有专门的产房与新生儿病房连接通道,为母婴提供无缝的围产服务。新生儿科医生对早产、多胎、高危胎儿进行产前会诊,分娩早产、高危儿时提前到达产房协助抢救,日常安排专科医生在产休区查房,使宝宝在产前、产时、产后直至出院都能得到新生儿科医生的专业服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