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于1995年重新组建并配备专职的急诊医护人员,梧州市120急救中心于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并挂靠。从那时候开始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下,急诊科高速发展。于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于2002年被市卫生局指定为全市中毒救援指导中心。经过近20年的建设扩大,目前年急诊量约11万人次,年出诊量约5800多...
展开>>
介绍: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于1995年重新组建并配备专职的急诊医护人员,梧州市120急救中心于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并挂靠。从那时候开始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下,急诊科高速发展。于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于2002年被市卫生局指定为全市中毒救援指导中心。经过近20年的建设扩大,目前年急诊量约11万人次,年出诊量约5800多次,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96.8%,急诊医学科占地面积达到2000m2,有6张抢救床位,4张EICU床位,20张急诊留观床位。急诊科成为桂东南影响最大的急救诊疗中心。运作能力按《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指导,实行365天24小时无缝急诊制,确保任何一个时间点至少有3个医生值班,分别负责内、外科急诊坐诊及出诊,其他专科急诊由相应科室负责,节假日加派人员当值。留观病房及EICU有诊疗小组医护人员负责。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后,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中,更进一步规范了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急诊科布局完善,分区救治明确,设备精良,人员充足,在无数次抢救群体伤、大型交通事故及集体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救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急诊科在市内率先实行了多学科联合诊治,分别与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对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进行联合救治,优化并严格执行六大病种的救治流程,进一步缩短了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所有急危重病患者一律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做到在急诊处置滞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提高了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能力。急诊科在市内率先实行了多学科联合诊治,分别与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对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进行联合救治,优化并严格执行六大病种的救治流程,进一步缩短了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所有急危重病患者一律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做到在急诊处置滞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提高了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能力。急救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急诊科已组建一支由50多名专职急救医生及护士组成的反应速度快、应急能力强、知识全面和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队伍,配备有8辆专业急救车,担负起梧州市、桂东南及粤西相邻地区急、危、重病员的现场救护和转送任务,率先在梧州市开设了“急救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制,走在急救医学发展前缘。优质护理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服务质量,使急诊的护理服务工作更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社会。急诊科于2012年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并讨论制订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并不断优化各项措施,努力做到质量好、服务好、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急诊科布局急诊科布局完善,标识明确清晰,有急诊接待处(分诊处)、内、外、儿科诊室、清创室、抢救室、观察病房、EICU室、输液室、注射室、独立急诊收费处及急诊药房等。急诊科设备急诊科设备齐全,配备6台呼吸机(其中转运呼吸机4台),6台除颤监护仪,10余台心电监护仪,2台洗胃机,6台微量血糖检测仪,2台日本光电/福田心电图机,1台自动心脏按压机,2台心脏起搏器和车载呼吸机及其它必需的先进抢救设备(注射泵、气管内插管设备、丹麦安保脚踏/手动吸引器及脊柱板等),确保了快速安全地进行院内外急救急诊科团队急诊科有急诊医学专职医师16名,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5名,高级职称医师5名,中级职称医师7名,住院医师4名,平均年龄36岁,均具有丰富的急救临床经验。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分别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等医院进修急诊医学。 收起>>